第二十八章 爱因斯坦论科学革命
发生军事政变一样。quot;爱因斯坦认为(根据克莱因的引证):quot;过多使用科学革命这个术语会使人对科学发展过程产生错误的印象quot;。爱因斯坦写道:这个quot;发展过程是前后连续几代最优秀的头脑加上不知疲倦的劳动quot;,是quot;逐渐导致对自然规律的更深刻的认识过程quot;。在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发现,尽管爱因斯坦强调科学进步的积累的一面,但他没有完全排除偶然发生的革命。
克莱因发现:quot;只有当(科学上的)变革达到法国或俄国革命那种程度时,爱因斯坦才特别地提到了科学革命quot;。我们已经看到爱因斯坦一再提到麦克斯韦革命(或法拉第,麦克斯韦,赫兹革命)。在他的quot;自传注释quot;(1949,37)中,爱因斯坦指出:quot;从引进(电磁)场而开始的革命绝没有完结。quot;克莱因(1975,118-119)对爱因斯坦的成就进行深入的分析后指出,爱因斯坦并没有真正创立新的quot;光量子理论quot;,而仅仅是提出一个假说,它是quot;建立必要的新理论的一个富有启发性的向导quot;。克莱因还指出,在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他没有宣称他quot;发现了新的基本理论quot;。因此在他1907年的论文中(1915年的文章中也是如此),爱因斯坦正确地指出狭义相对论不过是quot;一个富有启发性的原理quot;。对爱因斯坦说来,相对论不能构成一场革命。
尽管爱因斯坦在他1905年做出的三个伟大贡献中,只把其中的一个冠以quot;革命性的quot;这样的定语,但他的科学界的同仁、学生、合作者和传记作者都赞成科学史家的观点:狭义相对论、光量子论、对布朗运动的解释这三者都具有革命性质。其中他对布朗运动的解释最不为人们所知,但它的革命性质是与生俱来的,因为它为解决分子运动这一基本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式。在研究分子运动时,爱因斯坦建立了quot;已给出的统计涨落理论中第一个重要的方法quot;(克莱因1975,116)。由波兰物理学家M.V.斯莫尔乌克尔斯基同时独立提出了这一理论,被许多同代人看作是革命性的,特别是当它被J.佩兰、斯维德伯格和其他人的实验证实以后。但爱因斯坦并不认为这一工作是革命性的,因为quot;它不过是摆脱机械论世界观所得出的一个必然结果quot;(同上)。
爱因斯坦1905年论光的量子性的论文的革命意义已经在本书第27章中讨论过了。但这里我们应当注意爱因斯坦在标题中用了quot;启发性的quot;一词。他所阐述的尚不是一个理论,而是以一个假说为基础解释各种各样的现象,而假说的正误在他那里是无关紧要的,它只是作为解释的基础。爱因斯坦直到去世时仍然没有将quot;理论quot;一词向光量子假说联系在一起,在他去世前一周,爱因斯坦纠正一位quot;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quot;的来访者,爱因斯坦强调说:不,光量子quot;不是一个理论quot;,因为光量子和相对论不同,爱因斯坦认为相对论是以前物理学逻辑的进化式的发展,而光量子假说同以前的原理不能相容。他认为他得出的光的概念是奇特的,甚至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因此他采用quot;革命的quot;作为光量子假说的定语也许暗示了这种不合适的,甚至不正确的特性,而不只是它的新奇。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在他科学生涯的鼎盛时期,曾花费大量的时间致力于创立quot;统一场论quot;,但没有取得成功。统一场论试图以一种内在联系的方式将引力和其它物质力统一在一起,以期对物理世界进行准确完整的描述。M.克莱因认为爱因斯坦后来的关于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