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特点 规律和状况
00万代之后,这列火车才最终到站了!
而且,现在谈论的只是我们所观察到的这一部分宇宙。在伽利略时代,天文学家借助一种简陋的装置观测天空,得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发现。和那个时代相比,现在的望远镜已改进了很多,但是,仍然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直至人类把镜头扩大了1000倍,我们才在天文学研究中取得了长足进展。由此可见,人类所说的宇宙实在只是“人类用肉眼或者借助感光胶片观察到的那浩瀚宇宙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对宇宙的其他部分,对那个尚未观察到的世界,人类还什么也不知道,甚至连想都不敢去想呢!
在浩瀚的星海之中,人类的家园有两个紧邻———太阳和月亮,它们都在影响着人类的生存,显而易见而又直截了当。每24小时,太阳就向地球上一半的生命提供一次光与热。距离人类最近的月亮则影响着大海的运动,使大海出现一种奇异的、被称之为”潮汐”的水流现象。
尽管从体积上来说,月亮远远小于太阳(如果将太阳比作一个直径3英尺的球,那么,地球就像一颗青豆,而月亮就只是一个针尖了),但是,月亮对地球的引力要比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大得多,这是由于地球距离月亮很近。
假如整个地球都是由固体物质组成的,那么月亮的引力就不易觉察出来了。然而,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如同纸上的铁屑会随着一块磁铁左右移动而移动,海水也会随着围绕地球公转的月亮而潮起潮落。
在月光的牵引力的作用下,一条几百英里宽的水带日日夜夜奔腾不息。当它涌到海湾、港口或河口时,就像猛兽骤然被缚,更加狂暴不已,激起的巨浪高达20英尺、30英尺乃至于40英尺。这时航行在这样的地方是很危险的。当月亮与太阳恰好都在地球的同一个方向时,对海水产生的引力就更强大了,所谓的“大潮”就出现了。大潮在许多地方就像一次小小的洪灾。
包裹着地球的是一层氮气和氧气,由这层氮氧混合物构成的大气层就是“空气”,大约有300英里厚。空气与地球密不可分,就像橙皮保护着它的橙肉,共同运转。
大约在一年前(即1931年),一只特制的热气球载着一个瑞士教授,升到了10英里高的高空。这是人类第一次进入大气层。尽管这是人类的一次伟大创举,但是,等待着人类去探索的地球大气层还有290英里厚。
大气、地表和海洋共同组成了一个实验室,形成各种各样的气候,产生风、暴雨、暴风雪、干旱。既然人类的生活时时刻刻为气候所影响,就应该对气候详细地讨论一下。
土壤的温度、盛行风和空气的湿度是影响气候(climate)变化的三大要素。“climate”的本意指的是“地表的倾斜度”。很早的时候,古希腊人就注意到了与极点靠得越近,地球表面 “倾斜”得就越厉害,其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也越大。 “climate”这个词的含义,后来就从特指一个地区而延伸到表示任一地区的气候状况。
现在说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气候”时,指的是在一年四季中这个国家和地区盛行的平均天气状况。
先说一说奇特的风(wind)吧。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风所起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假如热带海洋盛行的信风不存在,那么美洲大陆的发现就得等到蒸汽船的发明了;假如不存在湿润的和风,加利福尼亚和地中海沿岸各国就绝不可能出现今天这样的繁荣,以致它们东部和北部的邻国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那些随风而来的飞沙走石就更不用说了,它们如同一张巨大的无形的砂纸,即使想把地球上最雄伟的山峰磨平,也只需几百万年的时间。
“蜿蜒、盘旋、迂回”地前行是“wind”的原意,而风就是一股从一地“迂回”前行到另一地的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