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16压力避孕
怀孕了,我们将这个结果解释为:这名女性这时怀孕是为了加强自己的繁衍成果。在场景16里,我们介绍的却是情况刚好相反的另一名女性,她的意识里很想生孩子,但是却始终无法怀孕。我们在这里仍然要将这个结果解释为:女性是为了加强本身的繁衍成果。
很多人都以为家庭计划或避孕是现代的产物。事实上,这些观念都不是现在才有的,即使是“有计划的”避孕也不算新观念。在很多国家及来自各种文化背景的女性都曾把树叶或果实(甚至是鳄鱼的粪便)放在自己的阴道里面,以为这能够避免怀孕。而且就连利用化学方式的避孕手段(例如说服用避孕药)也不是人类最先发明的。举例来说,雌黑猩猩就懂得在适当时期嚼下某种含有避孕化学物质的树叶。事实上,在人类还没开始进化的几千万年以前,女性的身体就已经具备计划家庭和节育的能力,这种禀赋是人类女性得自哺乳类祖先的一种自然特质。
对人类女性和其他哺乳类动物来说,压力始终在“恶劣条件”与“避免繁殖”两者之间在进行协调。一般来说,压力通常被我们视为一种敌对的目标。压力也经常代表一种无法消除的病态现象,它会让我们失去正常有效的运作能力。然而,我们也可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压力,人们对压力所产生的反应也可能是有益的。这种反应能帮助我们在时机不对的时候,避免从事某些不利的行动。因此就节育来说,压力具有特效药的功能,而对女性来说,节育则是追求繁衍成就的无价之宝。说到这里,可能有的读者会觉得有点莫名其妙,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说明。
对于上面似是而非的理论,我们可以简单地用一句话来说明:“尽快地生下最多的子女并不一定能帮助女性追求更高的繁衍成果。”事实上,女性和大多数灵长类动物一样,通常她们一胎只生一名子女,因为女性要同时养育两名以上的子女是非常危险而困难的工作。虽然说一胎两个(双胞胎)也许能够有助于提高繁衍成果,但是双胞胎同时丧命所造成的损失也是双倍。除非女性所处的环境十分理想,否则她宁愿前后间隔数年分别养育两个孩子,也不会期待自己能将一对双胞胎养得既健康又具繁殖力。
因为所有女性都面临着一个从人类祖先时代延续至今的基本问题:对女性来说,要背负(或抱着)两个以上的孩子经过长途跋涉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任务。更何况从人类开始用两腿直立行走之后,这个任务的困难度又比从前增加了很多。这个问题随着人类的进化始终让女性感到烦恼,即使对生活在现代工业社会里的女性来说,这个问题仍然存在。而对生活在某些社会里的女性来说,这个问题更使她们感受到体能上的极限。因为这些社会里的女性通常还必须负责收集及搬运大量食物、饮水、木柴和其他物品的工作。对她们来说,即使只带着一个孩子行动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所以,这时女性追求最佳繁衍成果的手段反而是节育,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女性最好是等到第一名子女成长到能够自己行走,并且具备抵抗疾病的能力之后才生第二名子女。
从家庭计划的观点来看,子女的出生间隔并非影响女性繁衍成果的惟一要素。孩童如能出生在理想的生活环境当中,他们长成健康且具备繁殖能力的成人的可能性也越大。所谓理想的生活环境,最重要的是需要有充分的生存空间,和足以维持健康的营养食物。只有在上述的理想环境里,孩童遭受疾病侵袭的危险性才能降到最低,也才最有可能存活下来。对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类来说,生存空间与健康营养必须取决于财力,即使是在今天这样的时代,家境贫穷的孩童和家境富裕的孩童比起来,他们在成人之前的死亡率仍然是后者的两倍。至于在历史或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那些年代里,贫富差距对孩童能否长大成人的影响就更大了。因为在那些年代里,衡量贫富的标准并非取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