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场景30左右逢源
不表示我们都继承了同性恋行为的倾向。我们在下面也会提到,有些人虽然继承了这种倾向,但这些人还是算少数。更何况,如果不是祖先曾经表现出同性恋行为,今天在这世界上就不会有我们的存在。

    在说明同性恋行为如何帮助男性追求繁衍成果之前,我们必须先请大家了解一下有关男性同性恋的四个基本事实,这四项事实并不为一般人所知,但这四项事实却能提供我们非常重要的观念。

    第一,同性恋行为并非人类特有的行为。青春期的鸟类与哺乳类动物都经常表现出这种行为。雄性猴类会彼此爱抚、自慰、甚至进行肛交,这些都和人类的同性恋行为相同。举例来说,曾有报告指出,有一只雄猴在被另一只雄猴从肛门插入的同时,还用手自慰到达高潮。

    第二,至于人类,只有少数男性才会表现出同性恋行为——至少在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大国社会里是这种现状。例如在美国和欧洲,只有6%的男性在他们一生当中有过同性恋经验,大部分是在青春期。同时,其中三分之二的男性有过亲密的性器接触,而且经常是肛交。

    第三,在所有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当中(也包括人类的男性在内),表现出同性恋行为的大多数雄性动物同时也都是双性恋者。举例来说,有些雄猴会和其他同性进行肛交,但它们并不因此减少和雌猴性交的次数。对人类男性来说,情况也是一样的,大部分会和同性进行性交的男性(约占80%),也同时会和女性进行性交。很多男性会像场景30里的男人那样,他们会在某一段时期里成为“完全同性恋”者或近似“完全同性恋”者,但在这些男性当中,会终生持续这种行为的男性则不到1%。

    第四,目前已有确切证据显示,同性恋行为是来自遗传。通常这种同性恋的基因是遗传自母亲,而非遗传自父亲。例如这个场景里那个有同性恋倾向的男人,他母亲的兄弟和母亲那边的表兄弟,就比父亲的兄弟和堂兄弟拥有这种倾向的可能性大得多。像这个场景里的男人,就和他母亲的兄弟(指他的舅舅)表现出同性恋行为。而他的表弟很可能也是他母亲的兄弟姐妹所生的孩子。

    虽然说同性恋行为具有遗传的基本因素,但这种观点并不表示,男孩的行为不会受到童年遭遇的影响。有些具有同性恋倾向的男性可能在小时候并没出现过这种倾向,而其他人则可能表现出这种倾向。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地说,这个场景里的男人体内一定带着同性恋行为的基因,不过如果没有他和他舅舅之间的那段亲密关系,男人的同性恋倾向也可能永远都不会被开发出来。相反的情况也有可能(虽然并不常见)。也就是说,即使男性体内没有同性恋行为的基因,但他们也可能在幼年时受到引诱或强迫而发生同性恋行为。此外,还有更多最新资料指出,“完全同性恋”者和双性恋者通常都是来自天生,但另一方面,他们同时也是能够通过后天训练而成。

    生物学家一直在努力想要了解同性恋行为的进化过程,现在这项发现提供了生物学家非常重要的线索。平均来说,对个体的繁衍无益的基因,是无法以6%的比例遗传下去的。所以,终生奉行完全同性恋的男性当然不会得到任何繁衍成果,而双性恋男性在繁衍子孙方面,却是能够有所成就的。由此看来,完全同性恋很可能只是双性恋者的各种繁衍利益之一,也是一种来自遗传的副产品。假设这项推论属实,那么同性恋行为可算是人类众多遗传特征之一。当个体只继承了少数与此特征相关的基因时,对个体是有利的,但个体若继承到过多这类基因,则反而对个体有害。

    在这里举个最传统的遗传特质的例子,就是镰刀型贫血(sickle-cellanemia,sicklemia)。对生长在热带的人类来说,如能拥有相当程度的镰刀型贫血基因(sickle-cellgen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精子战争简介 >精子战争目录 > 场景30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