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李白实录》 李白的经济来源
写的文章,放在那儿,寺院有面子;作为交换,李白的酬劳,肯定不菲。

    李白为地方官僚歌功颂德的文章,基本是按一个模子写的。他歌颂各个级别的官僚,全部是行仁政,而且修养非常高,还懂道家的黄老之术,垂拱而治。他写过一篇《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在这篇文章里他夸韦刺史“干蛊有立,含章可贞”,这八个字来自。“干蛊有立”来自“蛊”卦的“干父之蛊”,是夸人家儿子有出息,父亲能做的事,儿子也都能做。“含章可贞”来自的“坤”卦,讲一个人内美,有才华但不轻易显露出来。

    李白文集里另有一篇题为《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的文章,这位武昌的韩县令,便是后来善写谀墓文的韩愈的父亲。李白在文中夸韩愈的父亲“含章可贞,干蛊有立”。刚刚送给甲的八字评语,现在又送给乙了,可见李白纯粹是在糊弄人。这些人都是李白的衣食父母,你是县令也好,是刺史也好,可是我李白是唐代第一大文豪,你要我给你写一篇拍马的文章,我能给你白写吗?润笔费不会低的。

    唐代文人都喜欢漫游。李白跟杜甫都漫游,杜甫过得特别苦,李白却过得很滋润。为什么李白的日子始终过得很好,而且能够一掷千金?原因就在于他名气大。名气越大,润笔费就越高。李白靠名气吃饭,自然也就热衷于炒名声。

    李白花销特别大,是一掷千金的古惑仔。他要供自己开销,就要不断写文章。所以无论他去哪里,只要地方官有需要,他就会去写。李白最热衷的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身价炒得越来越高。随着他的名气越来越大,经济来源上也就有了保障,这真是一本万利,名利双收。

    这里顺便再讲一下李白的花钱习惯。李白自己说“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可不是说大话,他有恃无恐:我是大名人,到处都有人请我写文章,我怕什么?李白自夸年轻时候,看到有很多落魄公子,就周济他们,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余万”,这是个什么概念?

    陈寅恪曾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元白诗中俸料钱》,讨论唐代官员的薪水问题。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陈寅恪指出,唐代官员的薪水不同时期的变化较大,很难研究。陈寅恪提供的材料,基本是元稹、白居易时期的,拿过来套在李白头上,未必合适。好在《唐会要》里提供了开元二十四年唐代官员月俸的详细数据。这个材料,胡三省注也引用过。开元二十四年唐代官员的月俸,一品是三十千,八品是二千四百七十五,九品是一千九百一十七。李白“散金三十余万”,是在他刚从四川出来游历扬州一带的时候,约在开元十四年。开元盛世,社会稳定,不至于货币贬值。青年李白一年花掉三十余万,相当于当时一品大官十个月的俸禄,相当于八品官十年的俸禄。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足以说明李白家境不错。商人的儿子毕竟有钱。

    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一下:李白当时什么都没有,也没做过高官,他周济落难公子三十余万不容易啊,花掉了商人老爹给他的第一桶金,还养成一掷千金的习惯。接下来的日子,他该怎么办呢?李白为了支付巨大的消费,就得不断地去写歌功颂德的文字。主要歌颂两种人,一是朝廷官员,二是佛教徒。他们都有钱有势,好办事。李白看得太准了。

    这就是商人的儿子李白。怎样达成自己的目标?靠炒作!怎样炒作?最好的办法就是一鸣惊人!这是四川人的传统路线。商人的家世背景,四川人的传统,结合到一起,就形成了李白独特的生存之道。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简介 >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目录 > 《李白实录》 李白的经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