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有了见地,修证一定做得到;真正修证做到了,行愿也一定做到了。有一点缺陷都是不对的。
我的话象下雨一样,不限定对某一个人说,而每一个人都有份,你是得利或不得利,完全看你自己。这本经典见地、修证、行愿都在内,我慢慢帮大家挑出来。
楞严经开始“七处征心,八还辨见”,佛与阿难的对话,问“心”在哪里?
往返讨论了七点,心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然后佛告诉阿难,心在哪里。
楞严经卷一: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
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盘,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他说我们为什么自己不能明心见性?因为无始以来,我们生命中有一个东西在作用,就是攀缘心,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因为我们的思想不能停止,就是睡觉时,睡梦中,还是在思想,这个叫攀缘心。一般人错把这个攀缘心认为是“心”,等于西洋哲学家笛卡儿所说的:“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在只是普通人的思想观念,但却错了,不是本“心”。要怎么样才对呢?
「无始菩提涅盘,元清净体」,佛说的这个心是现象,是本体所起的作用。
生命的本心,本能叫菩提,又叫本体,它所发出的现象是分段的,像电波一样的跳动的。你不要去抓住这种现象,要回转来认识那个本体。
「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识精元明」包括了唯识的识,精是真精神,原来灵明的这一点,就是你那个能够知觉,能够感觉灵灵明明的那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呢?「能生诸缘」,这个东西在里面一动,我们思想念头一动,心里一感觉,外面就起作用了。
什么是缘?我讲话就是缘,发出声来你听得到是缘,我这样一句接一句讲,你听的观念跟着走,就是攀缘。
现在大家坐在这里,人多了,身体觉得热,就是里面的「识精元明」,对外面的热量起感应,心里头就感到很热很闷,这是与热的缘发生感觉,「能生诸缘」。
「缘所遗者」,如禅宗所讲“万缘放下”,外缘都丢开了,所剩下的那一个,就是有个丢不掉的东西。比如大家坐在这里,感到两腿,膀子不舒服,这是缘。
什么缘?体缘,身体上的反应作用,同“你”没有关系。那个知道身体不舒服,腿不舒服,那个既不在腿,也不在膀子,除掉缘以后所剩下来的,「缘所遗者」--就是这四个字,本来那个东西,外缘都丢掉以后,剩下的那个东西。
「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一切都是那个东西变动出来的,所以众生颠倒,一味的跟着万缘去跑,而在六道中轮回、生死中打滚。这是正面的,还不是它的密法,这里头反面的还没有讲。
我常提醒大家,当你一上座,两腿一盘,那一刹那是不是非常好?但坐好以后,就不对劲了,为什么?因为坐好以后,就觉得自己在打坐,觉得气也不对,身体也不对,而刚盘上腿的那一刹那,倒有点像万缘放下,什么都不管的味道。
等腿盘好了,什么都在想,又想成道,又想威仪端正,又想不要打妄想,妄想来了又要赶掉它,赶掉后,又想……唉!何必赶掉它,赶了以后又是妄想,反正都是坐在那里搞鬼。
其实只要万缘自然地放下,剩下来的那个没有动过的,就是那个「缘所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