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浣溪沙
才回来的燕子在梁上呢喃,或者是在呓语。怕是做了什么春暖花开的梦。
它和人也是一样的,知道时光苦短,知道朝夕相伴。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阕小令一直被人推崇,就是因为过片“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王国维以为很经典,在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成就大事业的说法,我不以为是。也确实委屈了晏殊的用意。
他一直站在高楼之上,看着月光无动于衷地流溢。他到底在思念着谁呢?
一个未曾谋面的靓影?抑或是一个幻想?
秋天是如此之深,一夜西风,园中的树竟然一下子衰老了,树叶凋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有些虬劲,也有些萧索。
于此,走进他华美安闲的文字里,走进他的内心,恍然明白,佛语有云,平生如是,如如是。燕子去了,有再回来的时候;花瓣凋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时间一去怎么就不复返了呢?
晏殊的文字非常含蓄宁静,就像王世贞赞叹说:“淡语之有致者也”,这也是他早入仕途,被磨砺得温润玉滑的原因吧。晏殊这人是个正统的典型士大夫。中守规矩,庸其为人。
晏殊去世后,被谥为“元献”也是这个原因。他在政治上一直是偏于保守。不过在荐举后辈,发掘人才这方面,颇具慧眼,令人敬佩。一时天下英杰,俱出其门。
其实做人做得太好了,往往就不能做事了。
晏殊的个性和其几十年宦海沉浮的经验,让他的文字具备了娴静幽美的风度,正如王灼所谓:“晏元献公长短句,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比如这阕《踏莎行》: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这首词给我的感觉就是:静,出奇的安静。好像是一部彩色的默片。一幕幕镜头闪过,切换,时光,颜色,距离。然后就是小路上点点落花,一望无际的原野悲伤,是青色的,嫩青色;还有黄色的树阴,这种黄色是透明的,有种水墨的感受。
当然有风,暖洋洋的,漫天雪花儿般的飞絮,扬起飘落。落在人的身上,拂之不去。
这样的景色足以散发温甜的烦躁,心里是空落落的。
是的,整阕词里没有任何声音。
院子里,人的心和思绪仿佛被淘空了,四面朱帘,隔了万重春色,竟有不曾言说的离愁在风中漫舞。一场宿醉,暮春傍晚,酒醒梦回,只见斜阳深院而不见伊人。橘黄色的阳光落满重重院子,徐徐的,你能看见岁月的影子,在阳光中一点一点的消逝——
淡淡的哀愁,怅惘,如炉香飘渺,游丝化无,达到不露痕迹的程度。这首词温柔细腻,缠绵含蓄,很少用直写的方法。《珠玉词》就是这样的,透着珍珠般的圆融与温润,于婉约雅致中蕴涵着人间的真情实景,不饰雕琢,一扫脂粉气的艳俗,这是晏殊的风格。
所谓的伊人,梦,醉酒……其实,我可以断想,在晏殊的心里有一个美丽的遗憾。
是少年时的心情,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时光的感觉往复,纠缠。
他用文字留住了春天,花落入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