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玉菡:富贵生活的调剂品
想想,换了哪个父亲,对这样的儿子会手下留情?在家里“调戏”丫鬟不说,到了外面竟然还“调戏”男人!真正的大逆不道丢人现眼!这里,还真不能说宝玉是冤枉的,蒋玉菡有了私宅,连包养他的主人忠顺王爷都不知道,宝玉却知道的一清二楚,这里面不能说没有故事。而宝玉和蒋玉菡互换汗巾子一事被忠顺王府知道后,“不觉轰去魂魄,目瞪口呆,心下自思:‘这话他如何得知!他既连这样机密事都知道了,大约别的瞒他不过,不如打发他去了,免的再说出别的事来。’”看来,连宝玉都知道这样的事情算是“机密事”,可见其见不得光,也足见宝玉和蒋玉菡来往密切。否则坦荡之人何须如此魂飞魄散?贾政是经历过这些的人,自然明白这其中的奥秘,不大发雷霆才怪!眼看着儿子不争气不长进,任哪个父母都会失去了理智。但宝玉却不是那么容易放手的:
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又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
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馀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语,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挨打后的宝玉依旧痴心不改。此时林黛玉的心情可想而知,是十分心疼的。但又不只是心疼,“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语,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句话十分传神地勾画出了林黛玉的矛盾心理。她既不愿意宝玉挨打受教训,也不愿意逼宝玉放弃自己的生活爱好,同时更不愿意让宝玉跟这些同性恋人继续来往,但作为一个女孩子,这些事情她又不能够大大方方开口说,所以,“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一句,包含了万语千言,百种滋味,可惜,宝玉却毫不为动,“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这句话,恐怕是句譏语,日后宝玉虽不致死,但却一定生不如死。
与秦钟相比,贾宝玉对蒋玉菡的感情还是有些游戏成分在里面的。富家子弟结交戏子,在古代不算什么新鲜事。当然,作为戏子,如果坚持气节,不肯向达官贵人献身,很难成为“名角儿”的。所谓戏台上的“角儿”都是捧出来的。什么叫捧?换了今天的话说,就是投资,一个演员再有才华,没人肯出钱包装,很难红得起来。过去也是一样,再好的唱腔再美的身段,若是长年累月只一套行头,出出进进无人应承,台上台下无人捧场,这样的演员只能在三线挣扎。即便大师也都有过如此不堪回首的经历,不只蒋玉菡。所以,日后蒋玉菡年老色衰,离开了舞台,终于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但他和宝玉、袭人之间的关系,实在是尴尬得很。所谓宝玉的“痴心”,未尝不是一种富家公子的胡闹任性,不论古今,都是不值得提倡的。只有随着环境的改变,这些“痴心”才会慢慢消磨掉,日后宝玉沦落成丐,从人上跌入人下,才会明白:所谓“痴心”,有时候也是物质的产物。平民百姓的日子往往是最健康的,远胜过豪门富户的骄奢淫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