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3
。如此等将来诸位出去宏法时,一上座就忘我,身心全投进去,自然说法无碍,得到他力不可思议的加被。
再说“一切意乐皆圆满”,这“一切意乐”包括了大家自己本身及佛、善知识两方面的意乐。衆生若能於日常生活依教奉行,则佛、善知识自然意乐。佛与善知识最大的愿望是一切衆生皆成佛,离苦得乐。比如密宗的事师法五十颂及其他经典都提到,要使善知识高兴--意乐,只要认真修行,依教奉行,如法而修,他就心满意足,如果你不堪受教,整天做孺子不可教也的事,自认爲对,我行我素,迷迷糊糊堕落下去。那善知识也只好感慨地等你慢慢再来,等你真忏悔了以後,再来帮忙翻身。所以,这意乐是双方面,只要你修行成佛了,智慧、功德圆满,意乐也必圆满。佛与衆生无二无别,一片和谐。这段文字是上下连贯的,现在跟你们讲了,你们懂了,就要照着去做。因此下面就跟着说“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大家快快的大彻大悟、成佛吧!请再唱下面文字:
“所有十方一切刹,广大清净妙庄严,
衆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
(同学们如法唱诵)
关於现在我们所知释迦牟尼佛的一生,是依我们这个婆婆世界衆生所见而言,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在此成佛,大多都以这个模式示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前有六年苦行,这说法爲南北传大小乘佛教学者所共认,但出家成道的年岁则衆说纷纭,莫衷一是。尤其悟後佛之说法的内容更是大有争论,南传佛教肯定佛先说小乘法门,即《四阿含》等经,这种论调,在十七世纪欧洲一些学者,及日本学者,都称之爲原始佛教、真正的佛教,而对其他一切大乘经典一概否认,说它们是後来的人,假托上的。他们以佛出家在菩提树下悟道後说四谛、十二因缘等法爲佛法中心,“诸恶莫作,衆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爲修行旨要,并以证得大阿罗汉的涅盘爲究竟,以爲涅盘後就不再来,没有菩萨道这回事。
而大乘道之显教、密教都说:佛在菩提树下成道後,先说《华严经》,不过不是爲这个世界上衆生说的。在菩提树下初成正等正觉,升天宫说法,爲天人开啓华严大教,在人道中,则先说四谛法门。原来,佛在悟後,首先示现并不准备说法,而是马上要入涅盘,因感动了帝释天人来请法,求佛不要入涅盘,因佛多生累劫的大愿大行在於利衆度生,现在成道了,何不大大竖法幢,普利人天呢?
而佛则有:“止!止!我法妙难思”之叹,这个世界上的衆生智慧不够啊!後来佛慈悲答应帝释天人的请法,乃开示了许多方便门,以一乘法敷演三乘、五乘等教法,说法四十九年。现在我们讲要跟佛学,供养十方三世一切佛,那麽在这娑婆世界上,佛是已经示现了涅盘,但真涅盘了吗?没有。“华严经”的赞颂中就有:“一切十方无边佛”、“湛然不动无往返”等句,佛是无去亦无来,没有涅盘的,他的三身在十方一切刹土里,一切世界里都在。
真正讲起来,释迦牟尼佛一生的教化,也只不过是佛在这世界上一位化身的示范而已,所以华严境界与大乘戒之“梵网经”上说:释迦牟尼佛乃千佛中化身之一,其报身爲卢舍那佛,法身就是毗卢遮那佛。因此,以前大陆上的寺庙,大殿上大都塑了三尊一样的佛像,即是代表佛之法、报、化三身。後来道家也仿造,名之爲“三清”--上清、玉清、太清。而所谓的“三门”是一、二、三的三,不是山门,代表戒定慧三门。在大乘佛教而言,佛具三身,并没有入涅盘,法报化佛身遍满一切刹土,他还在说法,永远在度生,释迹牟尼佛并没有离开这个世界,以不来相而来,以不去相而去,无去亦无来。十方所有一切刹土中,皆是佛“广大清净妙庄严”的不思议道场。庄严清净就是佛境界,所以你心中的庄严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