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仰望高贵,走近圣贤
”读者对虎头的用意洞若观火:“虎头故意从神坛上拉下这些人坐在普通人的旁边,观察他们组成他们光辉生命的细枝末节。”

    虎头对于德国文化大师的写作并不限于作家。他的《我的爱因斯坦》也得到网友的赏识:“一篇《我的爱因斯坦》,还是一如他写作歌德、席勒时的散文风格,气定神闲,挥洒自如,读起来自然是一种享受。不过作者笔下的爱因斯坦显然不是我们曾经耳熟能详的‘那一个’,而是褪去了偶像光环如我等一样平凡而普通,同样有着如此多的缺点和不足。”这篇文章让蘅芷荾香论坛的一位“拿过地区物理竞赛的第三名”的中学生读了之后“激动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读者sunny在这篇跳脱的文章中看到虎头的真心:“作者想说,爱因斯坦的价值令世人尊敬,但他的真实和正直惹人爱。作者是个很爱爱因斯坦的家伙,字里行间全是调侃的爱意。”另一个读者甚至看到了虎头写作那光辉的未来:“爱因斯坦是个小孩子吧……应该把他当成这个世界的孩子来对待才对吧?呵呵。让他撒撒娇,耍耍无赖,也是不错的做法……你还会觉得作者挺恶俗,因为满纸都是恶俗的称赞之词,处处彰显权贵呀,名声呀,世俗的名利呀,都招来作者的尖叫。挺有损学者形象的吧,呵呵。还有,对名利的太多渲染,不仅使人看不起,而且对于他的物理知识,我甚至都觉得和王小北水平差不多,同样的不高明呀。

    但是,虎头这个人的写作会慢慢渐入佳境,他自己可能都不觉得,他的调侃似的文字会把他的思想引向深邃。我这么说,可能他会觉得我说话不好听,好在,人家这位教授,我也不认识,他是不会听到的。恩,我在说他的思想引向一种特别的深邃,他的文章立意是很不错的,真的,慢慢就会知道。

    虽然现在还看不出来,如果他是第一次以德国人物传记为题材写文章的话,那么这第一篇显得很清涩,很散,中心不突出,甚至在文章开篇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世俗几乎让人误会了他的市侩。

    他是专门学德文的教授,那么德语透露的德意志民族理性光芒是遮掩不住的,所以他透露出来的信息让我觉得,他也在挖掘理性的矿藏。虽然是借助于这些人的逸事和成就,但是,我想他仍然在向我们展现有趣的、丰富的智慧,那些被人们忽视的小小思想,同样使人称道。所以无论如何,期望能把这篇文章看完。”

    这位读者的感觉是正确的。作为深谙欧洲文化的新锐教授,虎头的屁股永远都坐在中国文化的板凳上。这个以外国文化为生的教授,他的观察角度永远是“中国的”,这让他浑身焕发出于丹、易中天、余秋雨们都不具备的光彩魅力。天主教、新教、犹太教、佛教、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耶稣、佛陀、马克思,所有这些人类文化的顶级瑰宝,在虎头的笔下,融练成一片霞光万丈、千姿百态的美丽天空。

    他经常告诉编辑,虽然他坚守自己的原则从未回应网上的评论,但网上几乎所有的评论他都看见了,记住了,并将运用在以后的写作中。本书中出自虎头之手的译文几乎都是第一次在中文里面出现,他希望以这样的方式颠覆新中国对这些文化大师有意无意的误读。真正的内行知道,虎头的文章虽以轻松的面目出现,却处处牵涉中国文坛上外国文化研究过程中有名的公案,堪称内敛深含,机锋密布,于无形之中彻底解构中国的外国文化研究界对大师的扭曲膜拜与善意误读。

    还有网友根据爱因斯坦太太罗爱莎的驭夫之术总结出婚姻最新版游戏规则:放开,才能回来!该规则在网上流行至今,与爱因斯坦的婚姻道德一起在网上引发热议。文中提到的医生哈维对爱因斯坦脑重的研究,甚至作为科研论文《关于语言机制的若干假设》的证据被引用。

    虎头的《鞭影下的尼采》被读者称为“文字通俗幽默,真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瞧,大师的小样儿简介 >瞧,大师的小样儿目录 > 仰望高贵,走近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