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择官第七
    贞观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 :“致治之本,惟在于审。

    量才授职,务省官员。故称 :‘任官惟贤才。’又云 :

    ‘官不必备,惟其人。’若得其善者, 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 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 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 诗》曰:‘谋夫孔多,是用不就。’又孔子曰:‘官事不摄,焉得俭?’且‘千羊之皮, 不如一狐之腋。’此皆载在经典,不能具道。当须更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

    卿宜详思此理,量定庶官员位。”  玄龄等由是所置文武总六百四十员。太宗从之,因谓玄龄曰 :“自此倘有乐工杂类,假使术逾侪辈者,只可特赐钱帛以赏其能,必不可超授官爵,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遣诸衣冠以为耻累。”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杜如晦曰 :“公为仆射,当助朕忧劳,广开耳目,求访贤哲。比闻公等听受辞讼,日有数百。

    此则读符牒不暇,安能助朕求贤哉?”因敕尚书省,细碎务皆付左右丞,惟冤滞大事合闻奏者,关于仆射。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 :“朕每夜恒思百姓间事,或至夜半不寐。惟恐都督、刺史堪养百姓以否。故于屏风上录其姓名,坐卧恒看,在官如有善事,亦具列于名下。朕居深宫之中,视听不能及远,所委者惟都督、刺史,此辈实治乱所系,尤须得人。”

    贞观二年,太宗谓右仆射封德彝曰 :“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推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安寄?”对曰 :“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太宗曰 :“前代明王使人如器,皆取士于当时,不借才于异代。岂得待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政乎?且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德彝惭赧而退。

    贞观三年,太宗谓吏部尚书杜如晦曰 :“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词刀笔,不悉其景行。数年之后,恶迹始彰,虽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如何可获善人?”如晦对曰 :“两汉取人,皆行着乡闾,州郡贡之,然后入用,故当时号为多士。今每年选集,向数千人,厚貌饰词,不可知悉,选司但配其阶品而已。铨简之理,实所未精,所以不能得才。”  太宗乃将依汉时法令,本州辟召,会功臣等将行世封事,遂止。

    贞观六年,太宗谓魏征曰 :“古人云,王者须为官择人,不可造次即用。朕今行一事,则为天下所观;出一言,则为天下所听。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故知赏罚不可轻行,用人弥须慎择。”  征对曰 :“知人之事,自古为难,故考绩黜陟,察其善恶。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设令此人不能济事,只是才力不及,不为大害。误用恶人,假令强干,为害极多。但乱世惟求其才,不顾其行。

    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

    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曰 :“治天下者以人为本,欲令百姓安乐,惟在刺史、县令。县令既众,不可皆贤,若每州得良刺史,则合境苏息。天下刺史悉称圣意,则陛下可端拱岩廊之上,百姓不虑不安。自古郡守、县令,皆妙选贤德,欲有迁擢为将相,必先试以临人,或从二千石入为丞相及司徒、太尉者。朝廷必不可独重内臣,外刺史、县令,遂轻其选。所以百姓未安,殆由于此。”  太宗因谓侍臣曰 :“刺史朕当自简择;县令诏京官五品已上,各举一人。”

    贞观十一年,治书侍御史刘洎以为左右丞宜特加精简,上疏曰 :“臣闻尚书万机,实为政本,伏寻此选,授任诚难。是以八座比于文昌,二丞方于管辖,爰至曹郎,上应列宿,苟非称职,窃位兴讥。伏见比来尚书省诏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贞观政要简介 >贞观政要目录 > 择官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