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3 少年教授
theodore illiam Riochards,1868amp;1928),美国化学家,因精确测定60种元素的原子量并证明同位素的存在获1914年诺贝尔化学奖。

    时机帮助鲍林作出了决定。哈佛大学很快寄来了录取通知书,但加州理工学院的条件更为优厚,它提供的奖学金不但包括鲍林的学费,而且还有作为助教每个月领取350美元的津贴。加州理工学院还同时录取了鲍林的朋友埃米特。伯克利的通知来得太晚。性急的鲍林等不及了。他接受了加州理工学院,拒绝了哈佛,收回了别的申请。

    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他先从叔父吉姆·坎贝尔那里借了一千美元给母亲,省得在研读研究生课程时还要操心给她寄钱。然后他得安排爱娃。他第一个念头是立刻结婚,把新娘带到加利福尼亚去,但是贝莉和爱娃的母亲都力劝他打消这个主意。爱娃的母亲认定女儿一定要受大学教育,她的话特别有说服力。最终,鲍林和爱娃的理智战胜了情感,同意暂时分开。爱娃继续在俄勒冈农学院的学业,而鲍林则等拿到博士学位后再来娶未婚妻。

    分开并不容易。即使在求爱的时候,鲍林也诚实地对爱娃说,“如果我不得不在你和科学之间取舍的话,我不敢肯定我会选择你。”她早已习惯鲍林这种实话实说的方式,但这句话还是伤害了她——这句话她一辈子都忘不了。她回答时说了只要她还在选择之列就没什么大不了之类的话。她还要继续努力,好让鲍林在加利福尼亚不要忘了她。

    她的担心是多余的。从鲍林四年级末涂鸦在农学院教材扉页的一首诗中,我们可以窥见鲍林的内心情感:

    1922年4月11日

    整整21周岁,

    无怨无悔。

    让我们期盼,

    前程一帆风顺。

    生活离奇,

    我把眼光放远,

    我真地高兴;但我祈祷

    我的烦恼不要将我困扰。

    为什么amo(爱,拉丁语)跳入我的脑海?

    te amo(我爱你,拉丁语)

    Je t aime(我爱你,法语)

    Ich liebe dich.(我爱你,德语)

    几星期后,鲍林代表全体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发表了演讲。他在对进步的乐观信仰里加入了对社会动乱的理解和对他人义务的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展示的技术带来的恐怖激发起人们对科学的强烈批评。科学使战争更具有杀伤力,使工厂丧失人性。技术进步扩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科学成为社会中新的神明,但这个神明不讲道德。

    与那时许多著名科学家一样,鲍林对此问题的反应是强调社会问题的技术本质,并要求科学家站到前沿,直面问题。他对毕业生说,问题的答案是信奉为他人服务:

    各州和全国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数量众多,且异常复杂。进步和增长取决于对自然资源的发现和开发,取决于对自然规律的研究和解释。在前进的过程中,社会关系受到扭曲,工业、政治和教育问题层出不穷。国家呼唤解决所有这些难题,并满怀希望地期待着受过教育的人来完成这一重任。这正是我们可以报答俄勒冈农学院的方式——服务……我们跨入这个世界,下定决心奉献出我们的服务。我们渴望向母校表达我们的爱,热切地希望通过对同胞的服务来感谢母校对我们的辛勤培养。

    1922年夏末,鲍林满怀着这种信念,踏上南去的火车,奔赴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20世纪的科学怪杰鲍林简介 >20世纪的科学怪杰鲍林目录 > 3 少年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