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卷十五
不二三年,频有水早之灾,而设法劝借,至千石以上,以赈凶荒者,谓之义民,诏复其家。至景泰间,纳粟之例,纷纷四出,相传至今,而国家所收之银,不复知其为米矣。

    唐书言天宝中,海内丰炽,州县粟帛举巨万,杨国忠判度支,因言古者二十七年耕,余九年食。今天下太平,请在所出滞积,变轻赍,内富京师。又悉天下义仓及丁租地课,易布帛以充天子禁藏。当日诸臣之议,有类于此。踵事而行,不免太过。相沿日久,内实外虚。至祟祯十三年,郡国大祲,仓无见粟,民思从乱,遂以亡国。

    古以二十四铢为两,五铢钱十枚,计重二两二钱。今称得十枚当今之一两弱。又汉书王莽传,言天凤元年,改作货布,长二寸五分,广一寸,首长八分有奇,广八分,其圜好径二分半,足枝长八分,间广二分,其文右曰货,左曰布,重二十五铢。顷富平民掊地,得货布一罂。所谓长二寸五分者,今钞尺之一寸六分有奇,广一寸者,今之六分有半,八分者,今之五分,而二十五铢者,今称得百分两之四十二。俗云四钱二分。是则今代之大于古者,量为最,权次之,度又次之矣。

    正统十一年九月壬午,巡抚直隶工部侍郎周忱,言各处被灾,恐预备仓储赈济不敷,请以折银粮税悉征本色,于各仓收贮。俟青黄不接之际,出粜于民,以所得银上纳京库。则官既不损,民亦得济。从之。此文襄权宜变通之法,所以为一代能臣也。

    南齐书刘悛传,永明八年,悛启世祖曰,南广郡界蒙山下,有城名蒙城,可二顷地,有烧炉四所。从蒙城度水南百许步,平地掘土,深二尺得铜。有古掘铜坑,并居宅处犹存。邓通南安人,汉文帝赐通严道县铜山铸钱。今蒙山在青衣水南,故秦之严道地。蒙山去南安二百里,此必是通所铸,甚可经略。并献蒙山铜一片,又铜石一片,平州铸铁刀一口。上从之。遣使入蜀铸钱。魏书食货志,熙平二年,尚书崔亮奏,恒农郡铜青谷有铜矿,计一斗得铜五两四铢。苇池谷矿,计一斗得铜五两。鸾帐山矿,计一斗得铜四两。河南郡王屋山矿,计一斗得铜八两。南青州苑烛山,齐州商山,并是往者铜官旧迹。既有冶利,所宜开铸。从之。旧唐书韩洄传,为户部侍郎判度支,上言,商州有红崖冶,出铜。又有洛讳源监,久废不理,请凿山取铜,置十鑪铸钱,而罢江淮七监。从之。册府元龟,元和初,监铁使李巽上言,郴州平阳、高亭两县界,有平阳冶,及马迹、曲木等古铜坑,约二百八十余井。请于郴州旧桂阳监,置鑪两所采铜铸钱。宋史食货志,旧饶州永平监,岁铸钱六万贯。平江南,增为七万贯,而铜、铅、锡常不给。转运使张齐贤,访求得南唐承旨丁钊,能知饶、信等州,山谷产铜、铅、锡,乃便宜调民釆取。且询旧铸法,惟永平用唐开元钱料最善,即诣阙面陈。诏增市铅、锡、炭价。于是得铜八十一万斤,铅二十六万斤,锡十六万斤,岁铸钱三十万贯。此皆前代开采之迹。实录,洪武二十年正月丙子,府军前卫老校丁成,言河南陕县地有上绞下绞,上黄塘下黄塘者,旧产银矿,前代皆尝采取,岁收其课。今涸闭已久,采之可资国用。上谓侍臣曰,凡言利之人,皆戕民之贼也。朕闻元时,江西丰城民,告官采金,其初岁额犹足取办,经久民力消耗,一州之人,卒受其害。盖物产有时而穷,岁额则终不可减,有司贪为己功,而不以言。朝廷纵有恤民之心,而不能知。此可以为戒,岂宜效之?

    孟子有言,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使余粮栖亩,斗米三钱,而输将不办,妇子不宁,民财终不可得而阜,民德终不可得而正。何也?国家之赋,不用粟而用银,舍所有而责所无故也。夫田野之氓,不为商贾,不为官,不为盗贼,银奚自而来哉?此唐宋诸,每致叹于钱荒之害,而今又甚焉。非任土以成赋,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日知录简介 >日知录目录 > 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