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卷十八
此字,而誤為彼字也,今人謂之「白字」,乃別音之轉。山東人刻《金石錄》,於李易安《梭序》:「紹興二年玄歲壯月朔。」不知壯月之出於《爾雅》,而改為「牡丹」。凡萬曆以來所刻之書多「牡丹」之類也。

    ○三朝要典《宋史?蹇序辰傳》:「紹聖中,為起居郎中書舍人,同修國史。疏言:『朝廷前日正司馬光等好惡,明其罪罰,以告中外。惟變亂典刑,改廢法度,訕讀宗廟,脾睨兩宮,觀事考言,實狀彰著,然蹤跡深秘,包藏禍心,相去八年之間,蓋已不可究。質其章疏案牘,散在有司,若不匯輯而存之,歲久必致淪失。願悉討奸臣所言所行,選官編類,人為一帙,置之二府,以示天下後世大戒。』遂命序辰及徐鐸編類,由是招紳之禍無一得免者。」天啟中,篡輯《三朝要典》,正用序辰之法。門戶之人,其立言之指各有所借,章奏之文互有是非。作史者兩收而並存之,則後之君子如執鏡以照物,無所逃其形矣。偏心之輩謬加筆削,於此之黨則存其是者,去其非者;於彼之黨則存其非者,去其是者,於是言者之情隱,而單辭得以勝之。且如《要典》一書,其言未必盡非,而其意別有所為,繼此之為書者猶是也。此國論之所以未平,百世之下難乎其信史也。崇幀帝批講官李明睿之疏曰:「纂修《實錄》之法,惟在據事直書,則是非互見。」大哉王言!其萬世作史之準繩乎?

    ○密疏唐武宗會昌元年十二月,中書門下奏:「宰臣及公卿論事,行與不行須有明據,或奏請允愜,必見褒稱;或所論乖僻,因有懲責。在藩鎮上表,必有批答;居要官啟事,自有記注。並須昭然,在人耳目。或取捨存於堂案,或與奪形於詔敕。前代史書所載奏議,罔不由此。近見《實錄》,多載密疏,言不彰於朝聽,事不顯於當對,得自其家,未足為信。今後《實錄》所載章奏,並須朝廷共知者,方得紀述,密疏並請不載。如此則理必可法,人皆向公,愛憎之志不行,褒貶之言必信。」從之。此雖出於李德裕之私心,然其言不為無理。自萬曆末年,章疏一切留中,抄傳但憑閣揭。天啟以來,讒慝弘多,嘖言彌甚。予嘗親見大臣之子追改其父之疏草而刻之以欺其人者,欲使蓋棺之後,重為奮筆之文,追遺議於後人,侈先見於前事,其為誣罔甚於唐時。故志之於書,俾作史之君子詳察而嚴斥之也。

    ○貼黃章奏之冗濫,至萬曆、天啟之間而極至。一疏而薦數十人,累二三千言不止,皆枝蔓之辭。崇禎帝英年御宇,厲精圖治,省覽之勤,批答之速,近朝未有。乃數月之後,頗亦厭之,命內閣力貼黃之式。即令本官自撮疏中大要,不過百字,粘附犢尾,以便省覽。此貼黃之所由起也。宋葉夢得《石林燕語》曰:「唐制,降敕有所更改,以紙貼之,謂之貼黃,蓋敕書用黃紙,則貼者亦黃紙也。今奏狀札子皆白紙,有意所未盡,揭其要處,以黃紙別書於後,乃謂之貼黃,蓋失之矣。其表章略舉事目與日月道裡見於前及封皮者,又謂之引黃。」

    ○記注古之人君,左史記事,右史記言,所以防過失而示後王。記注之職其來尚矣。唐太宗通曉古典,尤重其事。蘇冕言:「貞觀中,每日朝退後,大宗與宰臣參議政事,即令起居郎一人執簡記錄。」由是貞觀注記,政事稱為畢備,及高宗朝,會端拱無言,有司惟奏辭見二事。其後許敬宗、李義甫用權,多妄論奏,恐史官直書其短,遂奏令隨仗便出,不得備聞機務,因為故事。《舊唐書?姚躊傳》:「長壽二年,遷文昌左丞同鳳閣鸞台平章事。自永徽以後,左右史惟得對仗承旨,仗下後,謀議皆不預聞,以為帝王謨訓不可遂無紀述,若不宣自宰相,史官無從得書,乃表請仗下所言軍國政要,宰相一人專知撰錄,號為『時政記,每月封送史館。宰相之撰時政記,自始也。」

    ○四書五經大全自朱於作《大學中庸章句或問》、《論語孟子集注》之後,黃氏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日知录简介 >日知录目录 > 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