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夏尔·戴高乐-1
见,就是知道向什么方向引导,是伟大领导人的领导艺术核心。领袖这个词就蕴藏着有充当向导能力的含义,在拟定通向未来的航程时,眼光超越了目前的情况。我在1969年访问法国时,戴高乐对我说:quot;我要为后天的报纸制定政策。quot;大多数领导人被纠缠于当天报纸的大标题新闻及瞬间的压力,结果就见不到长远的前景,然而戴高乐并不是为quot;瞬间quot;而活着,他是利用quot;瞬间quot;的人。
在戴高乐出名之前很久,他就显示出一种超过同时代人观察事物的天才。实际上,在反对马其诺防线的争论中,在作出反对向希特勒投降的决定时,在反对草率地拼凑第四共和国的政治体制时,他基本上都是孤立无援的。然而,在所有的这些问题上,事实证明他都是正确的。
1934年,戴高乐在一本名为《未来的军队》一书中,概述了他关于现代化战争性质的理论。他争辩说,由于技术革命:内燃机的发明,那种事先精心策划好的战略已经过时。他写道:quot;机器掌握了我们的命运。quot;各种机器改变着生活的各个领域,战争也不能例外。真正的开始。那时看到这点的法国人并不多。他飞到英国,决定继续抵抗,即使他的政府不愿抵抗。他坚持说:quot;法国输掉了一次战役,但是并没有输掉这场战争。quot;
在他第一次从伦敦发出的广播呼吁中,戴高乐宣布法国不是孤立的,因为法国的战斗已经点燃了另一次世界大战之火。
他说,法国的殖民地在英国海上优势和美国军火生产上的巨大潜在能力的支持下,能把这场战争继续进行下去,并能最终取得胜利。那种先见之明使得戴高乐永远活在法国人民心中,使他有可能在那个极为黑暗的年代里,成为法兰西灵魂永燃不熄的火焰的看守人。
战后,戴高乐对法国所抱的希望在quot;政治不变quot;这块巨石上碰得粉碎。尽管法国人把戴高乐拥为救世主,但是对他建议的各种宪法修改方案却置之不理,因而使战前的政治家和各政党能迫使他下台。
戴高乐反对恢复第三共和国的议会制度,因为他认为由于军事政策不健全而导致的1940年的惨败,应归咎于议会制度。
那时有那么多的政党,但没有一个政党能获得多数票,得以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军事政策来。吵吵嚷嚷的会议与霍布斯所描写的自然界状态一样,是一场一切人与一切人之间的混战。戴高乐警告说,如果议会制恢复的话,那么议会政府只能产生一系列极其软弱无能的联合内阁。这些内阁在最轻微的政治震动下就会倒台。正如许多年后他说的:quot;议员们只会使行动瘫痪,他们不能发动行动。quot;
戴高乐知道,法国在本质上是一个拉丁民族的国家。一度为波多黎各总督的路易·穆纳茨。马林讲到自己的拉丁传统时,曾告诉我:quot;我为我的拉丁传统而自豪。我们对家庭、教会的忠诚,在哲学、音乐和艺术方面的贡献是令人羡慕的。但是我们拉丁民族恰恰不善于搞政治。我们感到要在秩序和自由之间搞平衡是很难的。我们走极端——不是秩序大多自由太少,就是自由大多秩序太少。quot;戴高乐的天才是,他有能力在法国保持两者之间微妙的平衡。
因为戴高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对回到quot;党派政权quot;去,许多左翼新闻记者和政治家们指责他寻求建立专制制度。他们对他判断错了。在法国解放斗争期间和解放之初,确实需要戴高乐所谓的quot;某种君主制度quot;。当环境许可时,他毫不拖延地允许人们选择自己的政府。他从不向统治权属于人民的原则提出挑战。但是他相信,统一意见的领导就是没有领导,总统或总理必须领导议会而不是跟着议会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