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七章 贫民窟的天使
还有葛楚,每一个人都是双眼含泪。其实,不只是她们,观礼的人们也是如此。我想,使人们感动得流下热泪的,决不仅仅是这个美丽的仪式——不仅仅是美妙的音乐,闪烁的烛光,洁白的衣服,神圣的誓言,而是德兰姆姆和她的修女们所投身的这个不同凡响的事业,是她们伟大的爱和奉献,以及她们对上主积极而绝对的回应。是的,她们的回应是一种绝对的震撼人心的回应,她们是基督真正的追随者。

    这个由德兰姆姆所领导的,由中产阶级的女孩们所组成的贫民区基督仁爱传播会,终于在加尔各答成立了,其英文全名是:CarriersofC’S Iovein ty。

    这是1950年的10月,德兰姆姆的仁爱事业只不过刚刚开展了两年多,但罗马教宗就认可了这个年轻的新修会。这对于规矩重重的罗马教廷来说,是一个异常迅速的承认,也是一个极其难得的承认。

    从此之后,姆姆的追随者迅速增加,全是清一色的年轻女孩。但姆姆对此并没有头脑发热,她知道,她们毕竟还年轻,谁也不能保证她们中间的每一个都能坚持自己的选择,有的可能是出于一种浪漫的想法,或者一时的冲动。因此,姆姆给她们每个人都留了退路,允许她们随时改变主意,而对于圣玛丽中学的女学生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姆姆坚持给那些未完成学业的女孩上课,督促她们自学,并坚持要她们返回学校参加毕业考试,最后,这些女孩们都以优异的成绩从圣玛丽中学毕业,而且,没有一个人从这个集体里退出。

    不久,这个年轻修会的人数就达到了12人,那间小小的阁楼显然无法容纳这么多的人了,就在这时,一个叫麦可高木的商人找到姆姆,说他在加尔各答的小溪巷有一栋楼房,二楼全都空着,如果姆姆愿意使它发挥一点作用的话,那么他乐意奉献出来。

    于是姆姆就带着女孩们从高玛家的阁楼里搬了出来。

    因为是在二楼,姆姆就称它为“上屋”。

    上屋作为仁爱传教修女会的总部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因为修会发展得很快。当修会成员达到28人时,上屋也住不下了。于是,她们搬到了位子加尔各答下环路54号的一座小型综合建筑中。

    这是一幢三层的楼房,而且最令人欣喜的是,小楼的中间还有一个院子。房子的主人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但很认同仁爱传教会对于社会工作的热心和关注,尤其钦佩德兰姆姆为穷人所做的一切,因为要举家迁往巴勒斯坦,便以最便宜的价格把房子卖给了仁爱传教修女会。

    有了这栋小楼,以及随之而来的团体生活,姆姆就像回到了劳莱德修道院一样。每一天,她和修女们都是以祈祷开始,以祈祷结束的,祈祷是她们力量的源泉。如果把生命比作一辆汽车,那么,祈祷就是它的油料,如果没有油料,汽车将无法抵达旅程的终点。祈祷之于灵魂,就如血液之于肉体。透过祈祷,她们获得一颗清净的心,有了一颗清净的心,就能聆听上主,对上主说话,就能从他人身上看见上主和他的爱。

    在这个以信仰为轴心的集体里,女孩们是快乐而富有的,但同时她们又是绝对贫穷的。

    每个修女所拥有的全部个人财产,就是一枚十字架,几本经书,三套滚着蓝边的白色会服——一套穿、一套洗、一套等着晾干,一双凉鞋,一床铺盖,一个搪瓷碟子——用来吃饭,一块肥皂——装在烟盒里,一个洗漱盆,一只写有号码的铁桶——用来存放所有的东西。

    她们通常是三四个人共住一个房间,每天基本上只吃米饭和素菜她们没有电视机,至多有部收音机,仅仅用于收听新闻;她们不用电风扇,即便气温高达40多度。因为在印度,电风扇是生活富裕的象征。

    每个自愿加入仁爱传教修女会的女孩,其实在入会之前,就已明了自己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德兰修女传简介 >德兰修女传目录 > 第七章 贫民窟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