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八百零三、立牌坊也省了吧
    “与金国开战已有一年半,大军北上也将近半载矣,先破山海关,后败数百营金国大军,开疆拓土,扬我国威,功高盖世,名震南北。

    朕心中甚慰,又思及寒冬将至,北方苦寒伤人,朕悯爱将士,顾及思乡之苦。

    故朕决意撤军,你们給朕拟一道圣旨,说得细致些,朕要亲自查阅,择优而用。”御书房中,皇上淡淡道。

    德公默默听完,周围都是翰林御大臣,大家都稍有疑惑,左右看看,眼神交汇却无人说话,思考一会儿开始动笔。

    德公明白大家的疑惑,皇上为何召他来,又把翰林院众多翰林学士也召来,只为拟写一道圣旨

    若按平时惯例,皇上开口,翰林学士照意思写就是了,这次为什么让这么多人一起写

    这些翰林院的人不懂,德公却懂,皇上这是在照顾皇太孙的情绪。

    大概明白自己的孙子是何等好战之人,这短短五六年他打的仗比过去几十年还多,此次出兵大军正在节节胜利,此时下令撤军,李星洲肯定会心生不满。

    对于皇上而言,开疆拓土固然重要,可完全比不上皇家香火延续,正好立下盖世之功时让李星洲回来,既能保证他名留青史威望大增朝廷内外皆服,又能保证其安全延续皇家血脉,是再好不过的结果。

    德公也是认同此举的,这于国于民都是善举。

    若是黄太孙执意开疆拓土,再留不世之功,那大可登基之后另派大将,总之不能自己去冒险。

    而皇上让这么多人写,就是要选一份写得言辞贴切,能安抚黄太孙的。

    此举一来看出皇上对李星洲的关心,二来也说明此次北征之后李星洲在皇上心中地位再次涨高,以往素有独断之举的皇上也会开始顾及其想法了。

    德公有些欣慰的抚须,他家中儿子不争气,好在孙女嫁对了人。

    皇太孙地位越高,阿娇的地位也就越高,届时有这层关系在,王家即便没有他,日子也不会难。

    这么想着,福安公公突然过来,说皇上让他到内院说话。

    德公连忙绕过屏风,穿过走廊,后院小亭中,石桌上几个小太监正在煮茶,皇上脚边放着炭火,中秋之后南方也开始有丝丝寒意。

    “陛下。”德公行礼。

    皇上摆摆手道“免礼,作吧。”

    德公顺着皇上所指,坐在石桌对面。

    “你觉得星洲会同意撤军吗。”皇上开口。

    “陛下金口玉言,普天之下谁会不从,皇太孙自然会恭顺陛下之意。”

    “你知道朕说的不是此意。”皇上不满,指节轻轻敲了敲桌面。

    德公明白不能再模棱两可装傻,于是只好开口,“皇太孙以往作风来看,让他撤军可能确实会有些抵触。

    不过无论如何,陛下是为家国大计着想,是为将士们考虑。”

    皇上没说话,默默想了一会儿,“他会理解么。”

    “皇太孙一定会理解的,他向来聪慧,定能明白皇上用心良苦,明白皇上对他的爱护。”

    皇上没说话了,只是点点头。

    随后,小太监陆陆续续将各个翰林学士拟写的圣旨送进来让皇上过目,最终皇上选中一份,拟旨的人年方三十出头,名叫周维,今年才进翰林院,实属难得。

    而且此人显然很懂事,猜到皇上让他们拟旨的原因,圣旨之中虽称赞将士和皇太孙功劳,却不是主要,而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叙说皇上爱护将士之心,又说皇上对孙儿的关爱,温情脉脉。

    其余人些的圣旨关注点都在战功上,只有这个叫周维的人明白皇上心思,这样的圣旨到了北方,皇太孙即便不想撤军,也会明白皇上苦心。

    德公也露出笑容,不管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世子的崛起简介 >世子的崛起目录 > 八百零三、立牌坊也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