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书但愿登科第」-“庐郡望族”
“师有家务”,而自身“少又多病,至年十二仅读四子书及毛诗,而未能成诵。”殿华忧心如焚,让他回来跟着长兄文煜读书。文煜教授自己的兄弟,自然严格认真,每年从正月初三开学,直至除夕始辍。文安也自知“资性中下”,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所长进,因而摆脱家务,遏制邪欲,专心攻读。
他在《寄弟书》中追忆说:
仆少本慵愚,惟耽章句。米盐烦碎,七字未亲。声色繁华,四魔早却(吃喝嫖赌,仆尝谓之四魔)。虽得天之独厚, 家督自有担承。实所见之尚超,细务慨从推脱。是以毕志读书,专攻进取……③文安除了就学于其兄外,还曾先后拜童培山,杨静闲、汪子庄等为师。
庐阳书院山长杨静闲,擅长制艺,文安说自己“制艺得力于[杨]师者最多”
④。
从1822年起,文安一面刻苦读书,一面开馆授徒。殿华督促文安兄弟潜心攻读,企图使他们通过科举途径攀龙附凤,攫取功名。所以当丈煜、文安考取秀才时,殿华曾亲自送场。1825年文安初次参加江南乡试,殿华盼子成龙心切,又亲自将爱子达到南京,并与之一起参观名胜古迹。文安此次南京之游,既开阔了眼界,又因考试落榜而羞愧万分。此后,文安曾多次赴南京应试,结果都名落孙山。这对于一个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士子来说,在精神上的打击是巨大的。深受痛苦折磨的文安,常常借酒烧愁,赋诗自嘲:
年来落魄多贪酒,老去猖狂半在诗。
①他慨叹自己功名未立,深感负疚多端,因而“暮鼓听以惊心,晨钟动而猛省,追维前事,托诸短吟,自誉自嘲”,写成《自讼十五首》。
难得群公盼转青,识韩御李旧恩铭。
祗今虚费黉宫粟,潦倒风尘两鬓星,②他在这首诗的自往中写道:“予屡试优等,一膺鹗荐,颇邀诸宗工赏识,山长杨静闲、汪子庄二先生极相器重,祗今偃蹇青巾,有负藻鉴多矣。”
③这位“双鬓已皤,一中仍旧”的李文安,经过锲而不舍的专攻迸取,终于在1834年考中举人,4年后又成了戊戌科进士,朝考入选,分发刑部任职,后官至督捕司郎中,记名御史。在封建社会里,“权”能转化“钱”,政治上得势,同经济上致富是密不可分的。
一向以“力田习武”为业的李氏宗族,由于文安“以科甲奋起,遂为庐郡望族。”
④李文安是一位遵循儒家道德和治略的官僚士大夫。据说他“内行尤笃,事亲至孝。……为人刚方厚重,然诺不欺,所至皆敬慕之。”在刑部任职18年,审理案件认真负责,公正不阿,“庭诤面折,人有包老再世之目”。因“倔强不苟合”,得不到上司赏识和提拔。他在掌管提牢厅期间,严禁吏卒② 李文安:《都门望云思亲赋》,《李光禄公遗集》,卷1,第2、4页。
③ 《李光禄公遗集》,卷7,第19—20页。
④ 李文安:《都门望云思亲赋》,《李光禄公遗集》,卷1,第2页。
① ②李文安:《自讼十五首》,《李光禄公遗集》,卷5,第2页。
③ 李文安:《自讼十五首》,《李光禄公遗集》,卷5,第2页。
④ 《李光禄公遗集》,卷8,第2页。
虐待囚犯,“捐置衣被药饵,夏席冬粥,躬自监视,狱无瘐毙”。着有《贯垣纪事诗》一卷,后为“刑官刊布之以为法。”
①他“少喜作赋”,“性耽章句”。前者殊非所谓“先正根柢之学”,而后者却是带着“圣贤”标记的“科举之学”。
文安夫人李氏,系合肥李洪谟(字腾霄)之女,“秉性淑慎,教子义方”,堪称封建式的贤妻良母。她生6男2女,“尺布寸缕,拮据经营”。有人担心她家人口众多,生活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