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七、「山穷水尽疑无路」-游历欧美“顿扩灵明”
    游历欧美“顿扩灵明”

    一位法国人在莫斯科问李鸿章:访问欧洲的目的是什么?李鸿章答复说:一是祝贺俄国沙皇加冕;二是“博考诸国致治之道,他日重回华海,改弦而更张之。”李鸿章过去对“西洋政教规模”虽已“略闻梗概”,但只限于“耳食”,“究竟耳闻不如目见”,他想“藉此周历一番,看看各国现象,可作一重底谱。”因此,他在俄国逗留期间,既同其君臣交游,又考察其社会,曾特地赶到下诺夫戈罗德参观博览会。据维特说:李鸿章“在博览会上参观了几天”,“对一切都感到好奇,陈列机器设备那部分使他特别感到惊奇。”

    6月13日李鸿章一行乘坐火车从俄国到达德国访问,下榻于柏林豪华的凯撒大旅馆,“凡口之于昧,目之于色,耳之于声,莫不投其所好。”甚至连李鸿章常吸之雪茄烟,常听之画眉鸟,也“陈于几而悬于笼”,其余就可想而知了。寝室墙壁上,高悬照片镜框,左边是李鸿章,右边是俾斯麦。6月14日李鸿章驱车到柏林皇宫晋见德皇威廉二世,呈递国书;并致颂词,对德国干涉还辽、帮助中国训练军队、购械铸船表示感谢。他对德国给予自己的“逾于常格”的款待,有些受宠若惊,说“即此一端,已见中德之友谊,实较诸此外有约各国,更形洽比矣。”他本想强调“中德友谊”,但因语意谄媚,遭到外国报纸讥评:李鸿章“甫自俄来,后此复将往法,而独向德皇作此语,未免失辞。”

    ①第三天,李鸿章应德皇之邀:到行宫参加国宴,“居各国亲王、太子首座,独致殷勤。”随后,德皇请李鸿章到教场检阅御林军。

    李鸿章看着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阵法纯熟的御林军,联想起业已溃败的淮军,难免产生望尘莫及之感,不觉失声长叹,对德皇说:“苟使臣有此军十营,于愿足矣,况更多多益善,尚何么磨小丑之足为华患哉!”德皇点头称是,并乘机进言:“中国亟须仿照练兵,以图自强,我深愿帮助。武备学堂为练将根基,尤望加意。”事后李鸿章电告总理衙门说:德皇“好武似俄主,勤劳过之,此德、俄所以称雄也。”

    李鸿章“连日体察”,只感到德国君臣商民接待优厚,却不知在这种“优厚”接待背后,隐藏着巨大的贪欲和阴谋。德国外交大臣马沙尔和李鸿章进行过“两次政治性的长谈,每次都达数小时”,谈话内容涉及中德的“全部邦交,如怎样根据最近东亚发生的事情来调整邦交的问题。”概括说来,主要谈了以下几点。

    干涉还辽问题。李鸿章重申中国感谢德国干涉还辽,并表示了保持和加强“两国间友好关系的愿望”。当然,李鸿章的“感激不是完全无边的”,他指责德国“一开始就对日本远较对中国为同情”,时至今日德国“还存有这种偏袒的心理”,而且“中国为退还辽东所支出三千万两的赔款是德国提出的要求。”

    马沙尔多方辩解,说“德国在中日战争开始的消极,主要应归咎于英国先采取一个绝对漠视的政策”,并声称“如果德国不参加干涉,日本决不会在辽东问题上让步。”他还竭力否认德国“左袒日本”并首先要求中国支出3千万两“赎辽费”。

    增加进口关税问题。李鸿章将赫德拟议的“照镑价加税办法节略”交给马沙尔,并“详切开导”说:3千万两的“赎辽费”加上2亿两的赔款,“对① 蔡尔康、林乐知:《李鸿章历聘欧美记》,第60—61页。

    中国实在是一个不堪忍受的负担”,“如果列强不许中国增加关税,中国必定在财政上破产。到现在为止,中国对一切国家只征收最低的税率——即从价西分之五。但这方面的条约诺言是三十多年前在刺刀威吓下从中国勒索而来的。再者,按当时的汇兑率,一金镑合银三两,而现在已接近银六两。既然因银价的下降,当时规定的税则的金价实际上已降低一半,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李鸿章传简介 >李鸿章传目录 > 七、「山穷水尽疑无路」-游历欧美“顿扩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