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甲午前后的英国远东政策
俄国仍旧虎视眈眈外,日本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朝鲜问题再度引起各方关注这无疑对英国在远东的地位和利益产生了威胁性影响所以,英国急于尽力避免冲突(特别是战争)的爆发在甲午战争前为防止中日就朝鲜问题发生战争所进行的8次调解中,英国起了突出作用英国告诫日本:“英国对于任何侵犯它自己在中国的利益或朝鲜的完整或**的行动,十分肯定是不能容忍的”;英国欢迎在朝鲜实行改革,但是它“不能对朝鲜的涉外规章的任何重大变化置诸不问,也不同意把朝鲜国王的任何领土让与日本”

    可见,甲午战争前,英国传统的远东政策,是支持清政府,以平息事端达到维护现状的目的,并且,英国国内许多人也相信,当时的中国实力正在上升正如长期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所说:中日战争“如果战争能拖长下来,中国的资源、人力和它经得起磨难的本领,必能胜过日本的勇猛和它的训练、组织能力”

    二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战争的发展大大出乎国际社会的预料,貌似强大的清军连连失败此事引起了英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此时,英国对远东局势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它在华享有特殊利益,因此,它不愿看到战争对英既得利益造成损害,特别害怕俄国混水摸鱼;但另一方面,由于英俄矛盾以及清政府的**,英国又想借日本之躯来阻挡俄国的南进这种矛盾的态度,使英国举棋不定,因而,它转而采取了“恪守善意中立”的立场,将防止战争破坏其在华势力范围和经济利益作为宗旨7月21日,英国外交大臣金伯理电令驻日使节巴柴特转告日本政府:“……发生战争,日本应对其后果负责”22日,日本反驳道:“……由日本政府独负责,日本政府敢信为不当”23日,巴柴特又奉令会晤日本外相陆奥,提出:“今后中日两国若发生战争,中国的上海,为英利益中心,希望取得日本政府不在该地区及其附近作战的保证”陆奥当即作出保证平壤和黄海两战役后,英国对日大为刮目相看,《蓓尔梅尔公报》撰文:“只要日本有节制地利用它的胜利,我们便没有理由同它争吵”为了能使日本“有节制地利用它的胜利”,并防止其他列强乘虚而入,英国以“中立”的面目出现,以中国作出种种让步为条件,在10月间,联合德、法、美、俄等国,出面调停中日纠纷,以尽早结束战争

    甲午战争结束以后,由于中国战败,英国很需要在抗俄南下方面得到新的同盟,如何处理英日关系成为英国远东政策的重要内容于是,当甲午战争的战局基本明朗之际,英国伦敦的《泰晤士报》载文指出:“英日两国间的利益并不冲突,两国的重要利益实在还有许多相同的地方”而其所谓的共同利益关系主要在对俄方面:“俄国虽然屡次向中国声明不占据朝鲜,然而俄国始终还是想在太平洋上占有一个不冻的海港……俄国如果达到了这个目的,英日两国全不能坐视”这是因为:“日本将来要想成为一个海上强国,日本决不能让俄国在太平洋上占有一个不冻的海港,那是日本的致命伤就是我们英国对于这件事也很焦急”因此,他们认为有必要在东亚扶持日本《马关条约》引发了“三国干涉还辽”,英国决定袖手旁观当德、俄、法要求英国参加干涉活动时,英国内阁决定:“英国在东亚的利益并没有被日本和平条款破坏到就要采取一种显然只有武力才能贯彻的干涉程度”当日本为此来拉拢英国时,英国的回答是:已决定对此事完全不加干涉,而协助日本也“不外是一种干涉”这种“中立”立场实际上大大减轻了日本的外交压力

    三

    英国政府通过对中日的国力分析和实力较量,得出结论:**无能的清政府已不可救药,积贫积弱的中国不能够视为在俄国和印度之间的一个有效的屏障《泰晤士报》社论指出:“关于中国的潜力以及中国迷梦已醒的种种神话已经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光绪中华简介 >光绪中华目录 > 甲午前后的英国远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