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一部分:剑桥新与旧剑桥有桥
留下了这个缺口。最初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嫌它太俗气,不对我的胃口也不好玩。我相信建筑作品也好艺术作品也罢,体现的都是艺术家的气质与性情,这克莱尔桥的设计者断然不会是这般狭隘小家子气的人。他的个性或许是细腻了些,但也是清亮有光的,做不出这等事情来。后来想想,即便真是如此,怕也只是为着开个小玩笑吧,或者是为着造就一种特殊的残缺美,这样想着,才就释然了。

    在康河上所有的桥中,圣?约翰学院(St.Jochinson仿照威尼斯的风格,于1831年建成的。有关它的故事,流传着不同的版本。有人说,这桥一头连着学生的宿舍一头连着考场,剑桥的毕业考试是异常严格的,所以平时不努力学习的学生,考试通不过拿不到文凭时,就会来到这里叹息流泪、捶胸顿足,后悔莫及。于是,校方把它定名为叹息桥,以此来警示学生要勤奋学习,不可懈怠;也有人说,它之所以叫叹息桥,是因为校方总是让犯了错误的学生来到这里,面对潺潺流水,兀立反省,作为一种惩罚。学生呢,就一边儿反省,一边儿长吁短叹,悔不当初。很显然,这两种传说对学院的声誉都是不利的,所以在2002年出版的一本剑桥大学的画册中,该学院特地在叹息桥图片下方的文字说明中强调:圣?约翰学院的这座叹息桥绝对没有给她的学生带来任何的折磨或体罚!我读了这话,就忍不住要笑,心想本来也不过是传说,这一声明,倒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了。

    叹息桥从远处看像一座浅黄色的城堡,半圆形的桥拱下流动着淙淙的剑河水。我尤其喜爱这桥身的设计:落地的长窗古朴秀丽,透过明镜般的玻璃窗格可以看到匆匆而行的剑桥学子。每每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透过精美的窗棂洒在桥上,让人体味着一份古典的感动。这桥的名字让我想到的是古诗里的句子——“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淡淡的忧伤里,包含着明白与懂得后的无奈。我遥想当年的徐志摩和林徽因一定在这里徘徊过,或许也曾面对河水在心底深处发出一声“相见恨晚”的轻轻哀叹。他们的恋情在当时几乎注定是不能完满的——不但徐志摩是使君有妇,林徽因也已有婚约——对象不是别人,正是徐志摩的恩师梁启超的大公子梁思成。是有些无奈的呢,命运里的遭遇是不可能重新排序的;爱情也不得不屈从于timing(时机)的安排。生命中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能在一个对的时候遇着一个对的人。若偏偏是在错的时候遇见那个对的人,只能永远地隔着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对这份美好的情感报以深情的凝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在那一声淡淡的叹息里,包含着的是百转千折的悱恻柔情。

    功课不太紧的日子里,我常常会一个人去康河畔写稿子看书。水声轻扬,剑河的水清澈透亮,柔柔地泛着波纹,水下真的有绿油油的水草,只是不知哪一条是徐志摩变的。写累了看倦了我便一个倚在桥栏上轻声地哼歌,让云一点点地在我上空飘过。偶尔,那风一阵子猛来,把我的歌声刮到不知哪儿去了,整个儿人干净到无思无想。

    红霞滚滚的夏日黄昏,我就这么站在康河的桥上,身上穿着的那条淡绿色连衣裙的裙摆迎着晚风张得大大圆圆的,恍惚间,我觉着自己就是康河里的一片荷叶,自在而清爽。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我在剑桥简介 >我在剑桥目录 > 第一部分:剑桥新与旧剑桥有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