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部分:有一种爱牛剑之争
美国总统克林顿,原香港总督彭定康以及一大批的影视明星、著名作家、制片人都毕业于牛津大学。现代广告业的大师级传奇人物、奥美广告公司的创始人大卫.奥格威也曾是牛津的学子(但他不好好学习,最终被除名)。同样的悠久历史,同样的杰出地位,造就了同样心高气傲的牛津和剑桥人。据说,牛津人相信是他们统治着世界,而剑桥人会撇撇嘴:我们根本不在乎是谁在统治世界!牛津和剑桥都喜欢称对方为“另一个地方”(ther place),好像这是最大的贬低似的。前联邦德国总统理查德.冯.魏茨泽克是牛津大学的荣誉博士,1994年剑桥大学也决定授予他荣誉博士的头衔。对于他曾接受牛津的名誉称号一事,剑桥大学的人用一句话轻描淡写:“不要紧,一生中总要有改正错误的机会。”

    牛津和剑桥人都不乐意承认它们的共性大于差异,于是就一直精心维护着一些最基本的差别。比如,牛津将百科全书写成带字母a的encyclopaedia,剑桥则将它拼写城不带a的encyclopedia。在牛津,学生称导师为tutorial,剑桥则称其为supervisor。牛津的内院叫做方庭(quad),剑桥叫做大院(court),前者称学生活动室为公用室(common room),后者则把它叫做混合室(combination room)。在牛津,第二学期被称为erm,在剑桥却被称为Lent term。也难怪1923年罗伯特.格雷夫斯从牛津前往造访剑桥时会感慨:“每件事都非常相像但又有很大的区别。”对了,牛津和剑桥都有一座女王学院,但你不会将牛津的女王学院(Queen’s College)和剑桥的女王学院(Queens’College)弄混,名称中撇号位置的区别可是有讲究的:有两位女王参加过剑桥的建院仪式,可去牛津参加建院仪式的女王却只有一位。即使是两所学院的名字完全相同,来历也是大不相同的:牛津的圣约翰学院(St. Jo. John’s College)则是得名于福音书上的那个约翰。

    刚到剑桥不久,我去当地一家很大的学术书店,想要买一本《牛津经济学字典》,没想到店员一听到“Oxford”这个词儿,就一个劲儿地摇头:“我们是剑桥大学出版社的书店,怎么可能卖牛津的书?”他那傲慢的神情弄得我挺尴尬。后来,就听到很多剑桥的学生说:“Oxford is older, but Cambridge is better.”(牛津要老一些,但是剑桥要好一些)。没错,在近几年英国综合性大学的排行榜上牛津的位置一直排在剑桥之后,这多少让牛津人有些愤愤不平,于是就拿两校校徽上的区别做起文章来。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校徽上都有一本书,只是剑桥的那本书是合上的,而牛津的那本是打开的。牛津人嘲笑剑桥人不用功读书,只拿书本装点门面,没想到剑桥人毫不犹豫地回击:“哪儿啊,是你们读书太慢,我们都学完了,你们还在学。”还有一则笑话,说的是一个牛津的学生和一个剑桥的学生同上厕所,如厕完毕,剑桥的学生不洗手就走了出来。牛津的学生十分不屑:“难道剑桥的老师没教你们上完厕所后要洗手吗?”剑桥的那个学生故作诧异状:“难道牛津的老师没教你们上厕所时不可以把手弄脏的吗?”这些典故笑话我都是打剑桥听来的,自然是对牛津大大的嘲弄,想必牛津也一定流传着类似的逸事,不过被嘲弄的是剑桥罢了。

    作为英格兰民族知识界的双头马车,牛津剑桥之间的互不服气也算历史久远了。19世纪20年代,两个分别跻身于这两大名校的好友突发奇想,既然牛剑在学术教育上互不服输,不如举行一次划船对抗赛来较量一番。原来这两所大学都位于河畔,分别依傍着康河和查韦尔河,而撑船运动在两校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在剑桥简介 >我在剑桥目录 > 第三部分:有一种爱牛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