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部分 草原萨满文化拾遗-5
书中,使我们有可能对这个地区的蒙古博的情况有个大致估计。

    我首先寻访的就是白翠英老师。白翠英曾经是个出色的舞蹈演员。最初,她从发掘传统舞蹈素材的愿望出发,走入萨满文化领域,结果是一旦进去,就发现太多的值得记录的内容,等到一一采撷、梳理、论述,她已经成了当地重要的萨满文化学者。我国著名舞蹈家贾作光先生曾经向我夸赞过白翠英的舞技,说当年她对民族舞蹈十分执着,刻苦训练。所以她成为萨满文化专家也不奇怪。

    事不凑巧,我到来时,白翠英老师由于烫伤不能走动,我们只好电话交谈。

    白翠英老师说,当地的萨满文化特点很突出,主要表现在:

    科尔沁草原蒙古博比较集中地认定郝伯格泰为科尔沁博的祖先,并以各种传说传扬他的宗教奇迹。博,作为一种神职类型,以郝伯格泰为职业象征,这是当地萨满文化的一大特点。

    科尔沁博的博是世袭的,或因得病而成为博(萨满)。同时博也是学习的,老萨满总是选择那些年龄小的早早培养。不同氏族萨满之间互为师徒,传授行博的技术和祭祀仪式。在博的学习阶段还有过“双关”,“九道关”之类的职业考核。

    科尔沁博的博地方特点鲜明,不论从萨满装束、器具还是神灵神偶、萨满派别,都有自己的特点。如幻顿祭天、祭雷所使用的法器是旗子、宝剑。一般祭天的作法是:在院子里按方位插上九色旗(亦有插五色者),中间铺上毡子,摆设供桌。供桌中间放一个装满粮食的升,升中插一面蓝旗。博要全身披挂,手持单鼓,由主祭的幻顿(或博)手持旗帜领头跪下,一连磕81个头,表示对天的敬仰。

    博本来是蒙古萨满教巫师的通称,习惯上把幻顿、行博治病的博、莱青都算作博。但是从严格分类来说,“博”当是专指行博治病的蒙古萨满巫师。蒙古博治病或靠下神舞诵,或用酒、香、烧红的烙铁等物,来治疗病人的患处。到了近代,大部分博治病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他们更多的使用“卓力格”(替身偶)解除人的灾病。这种用草、纸、秫秸做成的偶像被焚烧,疾病由此被驱除。至于莱青,这是靠念喇嘛经治病的人。

    我还采访了通辽民族师范学院教师呼日勒沙。他主要从当地部落迁徙的历史和佛教传播过程,说明这个地区萨满文化的历史和演变。他认为,当地是萨满教曾经从与佛教进行斗争转向采纳与共处,以至出现喇嘛和萨满互换治疗病人的情况:一个人有病,先请喇嘛念经,如果不见好转,再请萨满医治。呼日勒沙老师为我讲述了当地的部落史,著名博的家族历史和不同类型萨满之间的关系。

    内蒙古巴林左旗有个著名的昭庙,昭庙所在地叫做昭庙山,昭庙山上有个自然的洞穴,外形极像女人的阴户,名为“乌麦”洞。乌麦信仰是萨满教中十分普遍的现象,满族、锡伯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都发现了乌麦信仰的不同类型。蒙古族地区的这个乌麦洞,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蒙古族乌麦信仰的类型。

    昭庙在当地是一个著名的旅游地,(71)除了寺庙及其保留的古代壁画外,就是奇特的山貌和游人喜欢钻爬的乌麦洞。(72)我走访了寺庙的老喇嘛,(73)他告诉我,最好在五月节钻洞,通过钻这个洞来可以忘掉一切烦恼和挫折,排除身体疾病。从洞里出来以后就会变成一个新人,可以重新开始生活。而一起钻洞的人,将来还会成为同胞兄弟姐妹。

    有这样的好事,乌麦洞不能不钻。当我钻进洞中,发现里面有狭长的通道,它就是母腹了。几个同钻者扶着墙壁缓缓前行,走到底处,发现后面还有一个洞口。不知从这个口出来,这几个人还能否成为转世兄弟姐妹?

    乌麦(Oumay)是一位古老的神灵,其名称早就见于突厥部落的毗伽可汗(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寻找神秘的萨满世界简介 >寻找神秘的萨满世界目录 > 第三部分 草原萨满文化拾遗-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