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迹
言最多是银。其实无言也会是瑕谪,至少被攻击为瑕谪,因为你没有尽到言责。

    如果你有言呢,你的言论涉及了重点就忽略了非重点,强调了一面就不能同时强调另一面。面面俱到又难以突出重点而且可能是自我抵消,甚至容易被认为是周到——圆融——老练——狡猾。你说得生动了像是巧言令色;你说得质朴了,像是了无活气灵气没有魅力没有说服力感染力。你说得到位了则易过分,你说得含蓄了则易显得不足。你的言被人众拒绝,说明你言非其时、言非其智、言非其道。你的善言获得了公认,被传诵被重复被宣讲被吹捧,那么你已经失去了对于你的善言的主导权解释权修改权;你必须任凭你的言语议论被通俗化,有时候是浅薄化,乃至于被歪曲被割裂被僵化被走形走样,当然也可能被发展被更上层楼,总之最终会是面目全非。应该说,被改善与被改恶的可能性各占百分之五十;或者更精确一点说,被改恶的可能性是百分之五十一。

    因为善言的产生不在于是否被多数人理解传诵,而在于智慧与品格、大道的体悟程度、经验的是否足够。对不起,在人众中,大智者、高品格者、体悟大道有成的人、经验足够的人恰恰不是多数。这就是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尤其是老子,似乎不应该提出言无瑕谪的命题。正是他提出了“惟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那么瑕谪与无瑕谪,相去几何?

    他又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善者不辩,辩者不善。”那就是说,言就证明自己不知不智,言本身就是瑕谪,怎么可能是善言无瑕谪呢?

    那么,更正确更精到的理解应该是,善言无瑕谪不是绝对地无懈可击,而是善言无“瑕谪之辨”,根本无所谓瑕谪不瑕谪。不设防才是最好的防。善言不可能因为瑕谪而被推翻,真知灼见不会因为瑕谪而失去功效与光芒。与其在有没有瑕谪上下小鼻子小眼儿的工夫,不如根本不考虑瑕谪的事。不是吗,连老子都承认,道的命名都是强为之字,是不可能绝对地理想无瑕的。

    善言无瑕谪是紧接着善行无辙迹的提出而立论的,善行无辙迹是说完美的行为或行路是没有痕迹的,不需要也不可能对之进行表彰或者回顾、总结、审察、推敲。而善言呢,是没

    有瑕谪不瑕谪一说的。善言与善行一样,也是没有辙迹不辙迹一说的,润物无声,起作用但不留痕迹;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根本不存在瑕谪或辙迹之争之辨之辩。

    其实无瑕谪就没有世界,就没有天地,就不是大道,就不是自然。宇宙有黑洞,太阳有黑子,地球有高寒与炎热,生命有疾病与死亡,社会有不公。问题不在于有无瑕谪,而在于超越瑕谪,修复瑕谪,自然弥补瑕谪,化瑕谪为美善,视瑕谪为不盈的积极因素,视瑕谪为给发展变化预留下了的空间,从而更加亲近大道即自然。

    那么善数善闭善结所以不用筹策、关楗、系扣,同样,善数的根本前提是人的行为符合大道,百战百胜,没身不殆,你还穷算计个什么劲呢?从不用心计算的人自然清楚明白,分得清轻重缓急。整天打小算盘的人却净干糊涂事,这样的例子多了。

    善闭的根本前提是无窃无盗无不速之客无擅入的动机与可能。本人无懈可击,不招事,不惹非,不诱盗,不引人注目,自然不用锁销。善结则是心结,无绳而牢,无结而不散。

    这里同样有中国的道器之辨的思维方式,同样有中国的讲究修身、正心、诚意、讲究心学心功的传统或滥觞。得道则无劳筹码、计算器,恩怨得失利害无须预卜而自然明白。外其身则身存,后其身则身先,不争则莫能与之争。不算计,故莫能与之算计;不计较,故莫能与之计较。

    得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老子的帮助简介 >老子的帮助目录 >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