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十九章 天得一以清
子》在中国确实发展成了宗教,说是分离出一种宗教也可。而认为中国人太奇特,关于中国人太缺少终极关怀、缺少宗教情怀的说法,并非完全有根据,其实中国人只是没有把终极崇拜引向人格神或神格人就是了。

    按照国人的思路,有一个一,得一个一,就是有了主心骨,就是有了依托和根据,就是抱元守一,不移不裂不二。就是以一当十,以一当百,以不变应万变,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石涛的一画理论,不论怎么样与老子学说拉开距离,其实仍然摆脱不了老子的这个对于一的崇拜。

    至于高以下为基础,贵以贱为根本,这是对于一的困惑的一个回答的尝试。不是一吗?为什么社会上有贵贱与高下之分别分化呢?老子提倡一,崇拜一,却又必须面对贵与贱的分离。老子在谈到一的时候,不能不涉及这个贵贱高下的麻烦。

    这与社会的金字塔结构与形象有关,这也是一种民本思想的早期形态。其实不仅中国,也不仅老子,这样一种眼睛向下的姿态是容易成为社会的共识的。尤其是金字塔尖顶上的人物,越是地位高,越要强调取得基本基础低贱大众们的支持的必要性,越要时刻不忘向低贱者们致敬致意、表示亲善。中国的传统说法,就是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还有国以民为本。对于贱与下,谁也不能大意。

    老子乃不厌其烦地论述: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然而,人们并不因之往“本”上奔,往“基”上靠。正如手机段子上所调侃的:人们都知道大众的伟大,却常常不想做基础基本的大众一员;都知道高处不胜寒,却常常向上攀登得十分辛苦。这是现实对于老子的贱本下基说的刺伤与嘲弄。

    所以历史上,定于一的过程从未中断,农民起义的天有二日的造反也从不中断。

    唉,贫贱者羡慕富贵,富贵者可千万不要忘记向贫贱者示好!如果闹得贫富贵贱的差别太大了,关系太紧张了,逼得贫贱者铤而走险了,就变成贫贱者仇视富贵,变成革命造反颠覆内战内乱,也就没了一,乱局就出现了。基尼指数即贫富差距的指数是不可忽略的呀。

    谈着谈着一与贵贱高下,为什么跑到侯王身上了呢?很简单,探讨一的结果,发展到国家政治上,就是一对于一切亦即君王对于臣民与资源的唯一合法统治。中国长期的封建制度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哲学思维方式的基础上的:一的一切与一切的一,亦即一,面对着一切,有权力也有责任。一切,面对着一,有服从的义务,也有判断与评价的可能。

    同时,老子的时代,侯王们还在继续他们的残酷的淘汰赛,累积扩张或者减少割让他们的权力和资源,比赛还在进行中,比赛的结果也可能是地裂神失谷竭。老子担心这种非一的局面的无休无止。而在这种淘汰赛中起相当的乃至决定性作用的正是贱的一方、下的一方的人心向背、选择与取舍。还有许多其他的不确定因素。侯王云云,成为那个一,谈何容易!

    老子认为,最高的主导,最高的一是道,道是唯一。你即使成了人间的皇帝,如秦始皇那样,成为祖龙、始皇、人间的唯一了,你还要接受大道的监督与裁判。老百姓可能称颂你的奉天承运、皇恩浩荡,承认你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无可讳言的是,也有另外的可能,老百姓们不止一次地有过以替天行道的名义,以讨伐无道昏君的名义,扯旗造反,再次掀起淘汰赛与冠军赛的纪录。老子对于一的论述与赞美,承认了封建专制也限制了封建专制的任意性与合法性,老子的道——一的形而上的性质,使之不可能等同于一个形而下的寡头的统治。这也是很有趣的。

    至于“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的说法放在这里稍嫌突兀,可能是我还没有完全掌握住老子的思路;也可能是进一步讨论一的问题,与上文关于贵贱、关于上下、关于侯王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老子的帮助简介 >老子的帮助目录 > 第三十九章 天得一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