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章 非洲悖论

    我们之后的非洲

    在一个没有人类的非洲,象群在赤道地区漫走,穿过桑布罗,走过萨赫勒荒漠草原13,它们或许发现撒哈拉沙漠在往北后退,因为造成沙漠化问题的先遣队山羊已经沦为狮子的猎物。也有可能,它们会正面迎上撒哈拉沙漠,因为气温升高是人类遗留的祸害,大气中碳元素含量的升高会加速沙漠化的进程。撒哈拉沙漠近期为何以惊人的速度扩张(某些区域达到了2-3英里/每年),其原因可归结于天时。

    现在世界上最大的非极地沙漠在六千年以前还是绿色的热带草原。鳄鱼和河马在撒哈拉的河流中打滚嬉戏。随后地球的轨道经历了一次周期性的调整。倾斜的地轴往垂直方向偏过了半度,这个幅度使地球的雨云减少。这一点还不足以使草场变为沙丘。巧的是,在这个气候阶段,时值人类的发展,于是干旱的灌木丛也遭到破坏。在过去的两千年中,北美洲的智人已经从用矛狩猎进化到种植中东的谷物和养殖牲畜。他们带着自己的财产骑上美洲蹄类动物的温顺后代——骆驼。它们的同胞在家乡的大型动物大屠杀中灭绝,但幸运的是,它们在那之前已经迁居他地。

    骆驼吃草;草需要水。庄稼的种植带来了人类的繁荣,但它们也需要水。更多的人口需要更多的牲畜、牧场、田野和水——不过一切都不是时候。没人知道雨云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人类以为气候会还原成原先的样子,一切都会重新生长出来,于是,人类和它们的牲畜走得更远,导致了过度放牧。

    可事实上,气候并没有还原。它们消耗得越多,向天空中蒸腾的水份就越少,雨水也就越少。结果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撒哈拉沙漠。只不过它当时要小一些。过了二十世纪,非洲人类和牲畜的数量逐年递升,气温也一样。这使得撒哈拉以南的萨赫勒地区国家濒临沙漠化的危险。

    再往南,赤道地区的非洲人已经放牧了几千年,狩猎的时间更为长久,但事实上,人类和野生动物之间存在互惠的关系:当和肯尼亚的马阿塞人一样的牧人在草原和水池边放牧的时候,他们的利矛让狮子望而却步,羚羊便紧跟其后,以获得人类掠食者的保护。斑马也跟着羚羊而来。游牧民族不再吃那么多的肉类,而是小心翼翼地从牛的颈静脉中放血和止血,学会了靠牲畜的奶和血生活。只有当干旱袭来,牲畜饲料减少之时,他们才又开始狩猎,或者与生活在灌木中的部落交换猎物。

    后来人类自身成为了猎物——或者说,商品,从此人类、植物群落和动物群落之间的平衡发生了变化。和同胞黑猩猩一样,我们也经常为了领土和配偶发生血战。但是随着奴隶制度的兴起,我们竟然沦为可供出口的东西。

    今天,我们仍可以在肯尼亚东南部一个被称为“册佛”的灌木丛生的乡间看到奴隶制度在非洲留下的痕迹。这是个阴森古怪的地方,熔岩流、平顶刺槐、没药树和猴面包树在这里生长。因为册佛的舌蝇不适合于人类放牧牛羊,这里就成为瓦阿塔丛林民族的狩猎地。它们的猎物有大象、长颈鹿、南非大水牛、各种瞪羚、大耳岩羚和另外一种长有条纹的羚羊——捻角羚,它们的角酷似螺旋拔塞器,竟长达六英尺。

    东非黑奴的目的地并非美洲,而是阿拉伯半岛。在十九世纪中期,肯尼亚沿海的蒙巴萨岛是贩卖人口的海运码头,也是阿拉伯奴隶贩子靠着枪火从中非村落中捕获而来的“商品”的中转站。一队队的奴隶光着脚从裂谷往山下走,押送他们的是骑在驴背上、持有武器的奴隶贩子。当他们走到册佛,气温升高了,舌蝇蜂拥而来。幸存下来的奴隶贩子、射手和奴隶朝着一小片名为“姿玛泉区”的绿洲走去。这里有自流泉,水龟和河马在这里生活;每天有5000万加仑的水从三十英里以外的火山带往上涌,使水池中的蓄水保持清洁。奴隶运输队会在这里逗留好几天,向瓦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没有我们的世界简介 >没有我们的世界目录 > 第六章 非洲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