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19
意的有《红叶里的信念》和《十月独行》,她还有不少诗篇虽没有将秋怀明白反映在题目上,说的还都是秋天的话。林徽因的诗歌大都短小,写给秋天的诗却相对较长。《秋天,这秋天》七十余行,《红叶里的信念》整一百行,算是她现存最长的两首作品。(梁从诫先生说,林有一首遗佚的长诗《刺耳的歌声》,不详其篇幅。)诗人所患的肺结核在当时是不治之症,或许她觉得自己提前进入了人生的秋天,已经来日无多。但林徽因又不愿意承认自己到了人生的冬季,她坚信自己的才华,亟待有一次秋的丰收。那信念正像诗里写的:“但(我)心不信!空虚的骄傲/秋风中旋转,心仍叫喊/理想的爱和美,同白云/角逐;同斜阳笑吻;同树,/同花,同香,乃至同秋虫/石隙中悲鸣,要携手去;/同奔跃嬉游水面的青蛙,/盲目的再去寻盲目的日子,——/要现实的热情再另涂图画,/要把满山红叶采作花!”这才是林徽因诗作中最为令人感佩的思绪。她珍爱生命,但决不苟且。她写道:“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蜡,/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美丽岂止是诗人的梦,同样美丽的是耽于这梦的心灵。

    不要误会林徽因只会专注个人情感的低吟浅唱,她的野外考察经历,她素来具有的人文精神,使她的笔墨可以投向“太太客厅”的窗外。诗人现存的诗篇仅六十余首(林徽因生前没有出版过诗集,直到一九八五年由陈钟英、陈宇两位先生搜集成册,初次出版了《林徽因诗集》,收入作品五十五首。二零零五年陈学勇编集的《林徽因文存》,共收诗歌六十七首),其中颇有一些叹息民众苦难的或描摹民众生活的作品,可惜它们没有得到读者以至研究专家应有的关注。例如《微光》:

    街上没有光,没有灯,

    店廊上一角挂着有一盏;

    他和她把他们一家的运命

    含糊的,全数交给这暗淡。

    街上没有光,没有灯,

    店窗上,斜角,照着有半盏。

    合家大小朴实的脑袋,

    并排儿,熟睡在土炕上。

    外边有雪夜,有泥泞;

    沙锅里有不够明日的米粮;

    小屋,静守住这微光,

    缺乏着生活上需要的各样。

    缺的是把干柴;是杯水;麦面……

    为这吃的喝的,本说不到信仰,——

    生活已然,固定的,单靠气力,

    在肩臂上边,来支持那生的胆量。

    明天,又明天,又明天……

    一切都限定了,谁还说希望,——

    即使是做梦,在梦里,闪着,

    仍旧是这一粒孤勇的光亮?

    街角里有盏灯,有点光,

    挂在店廊;照在窗槛;

    他和她,把他们一家的运命

    明白的,全数交给这凄惨。

    面对微光下苟延残喘的贫民,诗人难以无动于衷,简练的笔墨,却有十分动人的力量。“窗外”题材的诗篇可以见到的还有《年关》、《旅途中》、《茶铺》、《小楼》等等。

    无视这些作品,理解林徽因的诗歌便不能全面,认识林徽因的人格也不会完整。与她同时期的众多女诗人,或为民众呐喊但流于粗制滥造,或于词句精雕细镂而忘却民生疾苦,她们的笔下真的鲜有林徽因这类以优美形式表现“窗外”内容的精品。

    林徽因的诗歌优美,但与柔媚无缘;它坚韧,却远离刚烈。哪怕看似没有多少内容的小诗,她也要做得亦玲珑精致,亦别有滋味,像描述“窗内”琐事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简介 >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目录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