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险象环生的“广州第一大案”《珠江泪》流 一鸣惊人
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终于胜利了,王为一在历尽战乱和人生磨难的双重炼狱之后,更加以饱满的创作激情投入到自己用生命换来的话剧和电影艺术事业,他加入到由中共地下党直接领导的“左翼”昆仑影业公司。
1947年,著名导演史东山编导的《八千里路云和月》,正是以王为一等参加的演出队远行跋涉的那段艰苦生活为蓝本进行创作拍摄的故事片。影片由著名演员白杨、陶金主演,王为一自身曾经经历过这段往事,他再度被恩师定为该片副导演。
1948年,王为一与患难挚友徐韬联合执导了由欧阳予倩编剧,吴蔚云摄影,赵丹、王人美、凤子、苏绘主演的《关不住的春光》,影片描写了一个知识女性由错误的婚姻造成的人生痛苦,最终坚强地认识自我并与丈夫毅然决裂的故事。这也是王为一、徐韬、赵丹三个患难与共的好友唯一的一部银幕合作。王为一在“昆仑影业公司”又参加了两部进步影片《希望在人间》和《丽人行》的拍摄。王为一在这两部都是描写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寇斗争事迹的影片中,扮演了凶神恶煞的日本头目的反派角色,这对亲身经历抗战、无比憎恨日本侵略者的王为一来说,又是一次阶级感情与出演角色极大反差的挑战。
1948年下半年,人民解放战争的局势开始了大转折,根据当时战事的转机,电影战线将大批撤离上海,南下香港。阳翰笙、蔡楚生、欧阳予倩、于伶、史东山、张骏祥、白杨、柯灵、舒绣文、王为一等都先后到达香港,会同原来在香港倾向进步的电影工作者一起,开展了香港的进步电影运动,为人民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在电影艺术事业上做出贡献。
1949年夏,“南国”影业公司完成了两部粤语片:《珠江泪》、《羊城恨史》和一部国语片《冬去春来》。王为一首次独立执导的《珠江泪》,由广东著名剧作家陈残云编剧,这部影片从拍摄到公映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时事环境非常适时。影片在创作过程中,曾得到著名电影导演蔡楚生的许多帮助,同年10月中旬,广州解放,摄制组即赶到广州,在许多地方进行了实景拍摄。影片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的广东珠江岸边的一个农村,一对农民夫妻在苦难岁月里的离合悲欢,这是一部以解放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经济矛盾和尖锐斗争为内容的影片,通过农民在地主迫害之下的种种不幸,反映了广大人民渴望解放的迫切要求。影片现实主义的风格,再加上环境气氛的出色渲染,那广州特有的横街、窄巷、狮鼓、小食担、沿途卖唱的盲女、珠江河面上的帆影、海珠桥旁的人流、还有码头上停泊的航船,都是那样的富有南国风情和广州特色。《珠江泪》的艺术成就,奠定了王为一以“南国特色”见长的导演风格的基础。
粤语片通过大获成功的《珠江泪》之后,接着,又有以撰写小说《虾球传》而闻名的广东著名剧作家黄谷柳编剧的《羊城恨史》、秦剑也编导兼一拍摄了《满江红》。这几部进步的、且有一定艺术成就的粤语片与一大批较为优秀的国语片的出现,使以往良莠不齐、质量低下的香港影片,得以有明显的起色和改观,这一积极的推动作用,使香港电影事业更好地朝着正确、健康、高水平、艺术化的轨道上前进和发展起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珠江泪》的现实主义表现风格和浓郁的南国风情,为当年的香港电影增添了一笔浓彩重抹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