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一咏三叹《红灯记》几经浮沉 《红灯记》在广深
。深圳当时只是一个与香港有一桥之隔的荒凉、偏僻的边陲小镇,除了漫山遍野的荒草蔓延,便是潮起潮落的海涛声。中国京剧院原来打算只是在此地逗留一夜,走个过场,可是,想不到不但当地的许多渔民早早赶来,风声一下子也传到了香港,那里的居民也都纷纷跑过罗湖桥,不惜步行好几个小时,赶到深圳只有一条繁华商业街东门老街的深圳戏院,前来观看对他们来说是倍感好奇的现代京剧。通过舞台上的剧情发展,通过他们并不熟悉的京剧唱腔,通过演员们深情并茂的戏曲表演,他们不但看懂这出戏的故事主题,而且对大陆在已经消逝的岁月里所发生的革命斗争故事很感兴趣,所以,无论是深圳当地的渔民,还是来自香港的居民,大家都把手掌拍得通红,人们的情绪高昂,对这出现代京剧由陌生到熟悉的迅速适应,是作为演出单位的中国京剧院所始料不及的。许多观众在听到演员们唱到歌颂新中国、歌颂共产党的歌词之时,都纷纷的一呼百应地站起来,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满含热泪的高呼口号,齐声鼓掌,许多地方往往是在演出中间被这种现场的“即兴发挥”被迫中断片刻,这不由得使剧组的人员自然联想到“文革”运动初期,祖国大地到处是上街游行、高呼口号的一片沸腾海洋的情景,而在戏院里的这种引起观众强烈共鸣的又一次喧嚣,虽然其内容与实质与之截然不同,可是,这种大大超出剧组意料之外的演出效果,使剧组人员确实感到吃惊不小。在演出结束之后,许多观众自动地涌上后台,要求与演员握手,剧组盛情难却,临时决定召开在此之前并没有计划的观众座谈会,许多观众踊跃参加,一些香港居民在座谈会上由衷感叹地说道:“说实在话,对于大陆的红色宣传,一开始是抱着看笑话的态度来看的,想不到我们会不知不觉地融入到剧情之中,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而且也一下子喜爱上了这台现代京剧……”
广深之行,确实给剧组一次非常意外的惊喜,他们在返回北京之后,就迅速向上级领导及时汇报了情况,于是,这出京剧现代戏也更加受到了戏剧界的普遍重视。接着,又在上海一连演出40场。从该剧重新进行“改头换面”的演出一年来,各地报刊发表的评论《红灯记》的文章就有两百多篇。中国戏剧家协会从中精挑细选出41篇文章,编撰而成一本大约有20万字的《京剧(红灯记)评论集》,于1965年6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为一出戏来出版一本专门的评论集,这在以前是不多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