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分卷阅读8
    十五两银子十五年养恩,这具先天不足的皮曩从此换个主人,全程没她反抗的机会。

    林广福美滋滋点头,银子往怀里一揣,门往烟馆的方向跑去。

    王全鄙夷地啐了一,转头看到旁边的衙役,一张脸立刻拉笑纹,给他一个装茶叶的小纸包,笑嘻嘻地说了些“辛苦”、“费心”之类的套话。

    然后吩咐林玉婵:“傻站着干什?走啦!”

    *

    苏敏官等在府衙外面的十字路边。

    他让渣甸大班先走,己很负责地“等一”。等了半天不见林玉婵来,只好百无聊赖地墙上的悬赏告示。

    忽然看到一个瘦骨嶙峋的大烟鬼从小门里来,跑得飞快,留一个手舞足蹈的背影。

    随后林玉婵走了来。不过她不是一个人,身边跟了几个大男人押送,其中一个油腻腻戴眼镜的,不住催她快走。

    最后来的是那个衙役。他从袖子里拿一个簇新的茶叶包,撕掉外面一层油纸,放在鼻子底闻闻,满意地笑了。

    衙役走后,苏敏官若无其事上前,弯腰拾起那张包茶叶的纸。

    纸面上印着商铺的名号:德丰。

    面还有一行小字广告:十三行公所外贸茗茶,量大质优,专供外洋……

    “十三行?”苏敏官忽然轻声冷笑,将那油纸揉成一团,“不入流的小铺子,也敢称十三行。”

    *

    十三行是广州的传奇。

    从康熙到嘉庆的百余年间,广州城都是大清国唯一的外贸港,素有“天子南库”之称。所有的外贸生意都被数家持有官方牌照的商行所垄断。这些商行不多不十三家,称为十三行。

    这是广州最辉煌的时代。这些精明的粤商,尽管排在“士农工商”的传统儒家社会等级之末,但却把持着欧美财团在远东的经济命脉,积累富敌国的财力。他通晓外语,对外国政局了如指掌,紫禁城里的西洋珠宝珍玩多数为他所采办。甚至洋人行商见了他都要恭敬三分,为着他所代表的额的东方财富。

    有诗云:洋船争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

    繁华至极,便容易沦为虚妄。随着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崛起,以及洋商实力的节节攀升,十三行做生意愈发吃力。再加上官府变本加厉的压榨,还有几场莫名的天灾人祸……看似光鲜的商行一个接一个的资不抵债,成了摇摇欲坠的空壳。

    鸦片战争成了压垮十三行的最后一棵稻草。《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被迫开放多通商,广州不再拥有外贸垄断的地位,洋人以随意选择生意伙伴,十三行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纷纷解散破产,倒在了珠江之畔。

    觊觎着十三行留的真空,无数野心勃勃的商人乘虚而入。齐崇礼齐老爷便是其中一员。

    他靠着一百两银子的积蓄白手起家,靠给洋人卖茶,积攒额家业,立门,名为“德丰”。

    规模当然比不上当年的十三行。但眼的广州商界浮名虚夸,家家称是十三行传人。反正真正的十三行后人死的死,走的走,没法跳来打假。

    *

    林玉婵跟着王全,

    来到了位于西关之外的齐府。

    民谚云:东村、西俏、南富、北贫。说的是小小一城之内,风土人情、富庶贫瘠,都大有不。

    西关之地为广州新贵聚居,一排排整洁簇新的大屋林立,齐府是其中最大最宽敞的一栋。

    花岗岩装嵌的大门上明晃晃的挂着牌匾,上书“为国分忧”,落款是两广总督叶名琛。硬木门半开,后面另有趟栊门,由杯粗的坤甸木制成,竖板上雕有讲究的博古花纹。

    墙上开了一道隐蔽的小门。门守着个小厮,见了王全,笑着打招呼:“掌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女商(大清药wan)简介 >女商(大清药wan)目录 > 分卷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