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十一章 长河落日 第二十二节
功绩,也承认李玮在此次危机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但他的确没有资格出任丞相。
或者说,他现在还没有资格做丞相。做丞相不仅仅要有才智,还要有很高的声望,
“德才兼备”是最起码的条件,但现在的李玮的确不具备
“名震天下”的声望。尤其重要的是,李玮在此次危机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手段让大臣们瞠目结舌,心惊胆战,对他的狠辣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太傅杨彪、太尉荀攸和几个深知危机内幕的大臣都知道,谋刺天子一案是个冤案,为了让这件冤案永无翻身之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所有可能造成翻案的人都杀了。
但李玮杀得太多了,十七个大臣都被砍了脑袋,九族皆灭,数千口人命转眼灰飞烟灭。
但李玮还不满足,他还要杀,蔡邕和刘和等人的性命岌岌可危,襄阳一帮特使的性命也是命若悬丝,而正从各地陆续赶回京都的十四名地方大吏恐怕也是凶多吉少。
如果李玮做了丞相,朝堂上势必再掀波澜,太傅杨彪等几个知道内幕的大臣迟早都会身死族灭,李玮绝不会放过他们。
长公主对北疆人的举荐也很吃惊。当年,张温老大人在辞世之前,曾向长公主郑重举荐了蔡邕和李玮。
长公主遵从了张温老大人的嘱托,拜蔡邕为丞相。在她看来,等到蔡邕老了,致仕了,李玮也快五十了,他的资历和声望也差不多了,正好可以接班。
即使中间出了什么问题,还有杨彪、刘和、荀攸这些大臣临时支撑一下,她从来没想过让一个四十岁不到的大臣出任丞相一职。
北疆人异口同声举荐李玮,其背后肯定有大将军的支持,如果不答应,那就要考虑不答应的后果。
但答应了,李玮的权势就太大了。他不但控制了外朝,还控制着内朝,权倾天下。
现在所有人都认定长安危机不是张燕发动的,也不是李玮发动的,而是大将军发动的。
大将军的目的至此已经彻底暴露,他要把李玮推到丞相的位置上,让北疆的武人和士人把持朝政。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为什么一反常态,在背后操纵朝局?难道洛阳大战结束后,他的想法变了,他要一步步篡夺大汉社稷了?
长公主恐惧了。太傅杨彪、太尉荀攸和一帮大臣们也胆怯了。长公主没有答应,也没有不答应,她提出了条件。
如果蔡邕、刘和等大臣和谋刺天子案没有牵连,那就立即放人。李玮也提出了条件。
朝廷立即对《田律》做出解释,释放丁立和朱魭。李玮这是公开的威胁了,他倚仗自己的背后是大将军,是整个北疆势力,肆无忌惮地要挟长公主。
八月二十五,长公主下旨,对《田律》相关条款做出解释。八月二十七,长公主诏告天下,颁布朝廷对《田律》相关条款的具体解释,并责令各州郡遵照执行。
八月二十八。长公主下旨,朝廷认定丁立和杀魭无罪,立即释放。同日,廷尉府上奏长公主,认定蔡邕、刘和等大臣和刺杀天子案没有牵连,无罪释放。
八月二十九,大将军李弘日夜兼程,返回长安。五官中郎将田畴迎于渭桥。
田畴把长安爆发的危机详细相告。李玮在危机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说服了威武将军何风,让何风带着军队急速支援栎阳,这加速了危机的爆发,致使我们失去了对局势的控制,一度让长安处于完全失控的状态。
李玮迫使我们答应了他的条件后,牢牢控制了全局,并以匪夷所思的速度审结了谋刺天子案。
八月十八日,孔融、祢衡等十七位大臣被杀,九族皆灭,这使得北疆人成为众矢之的,并给将来的朝堂埋下了可怕的祸患,而这与张燕大人最初的设想完全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