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杀青
理,使其形成完整的影片,基本流程就是初剪-正式剪辑-作曲选曲-特效录入-配音合成等一系列工作。
初剪就牵扯到了电影拍摄的素材与成片的比例问题,一般情况下这个比例是维持在1:8~1:20。
也就是说一部时长90分钟的电影,它的素材长达720分钟~1800分钟。
当然,这是针对胶片摄影时代的规则。
因为数码拍摄的技术的进步造就的成本降低,让导演与演员有了可以尝试更多可能性的想法。
电影素材与成片的比例会拉大。例如《明星的诞生》的正片应该是120分钟,素材就高达3600分钟。
数码存储确实贵,但相比前些年只能用胶片来说,还是便宜了不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在胶片年代,一盒可以拍摄四分钟的35MM的胶片,购买成本+洗印费用就能够达到3000元以上。
一部电影在胶片上的开支就要超过上百万,这还是控制住比例,有的导演的素材与正片的比例可以达到60:1乃至100:1。
当然,很少有导演可以如此任性,除了姜闻。
姜闻拍电影很爽,但做他的投资人就相当的不爽了,他的电影里的制片方几乎是一部电影换一批,大多都是被他的任性给吓跑了的。
拍《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为了拍那张让马小军心神向往的米兰照片,他让摄影师拍了整整4天,然后从23040张照片中挑选其中的一张。
按照胶片的成本来算,这一张照片就价值20W+
《太阳照常升起》时为了做好疯妈那双绣花鞋,让工作人员跑了几个省,融合了各地不同的民间绝技,鞋的制作成本超过了一辆汽车。
或许这就是后世剧组订制一顶帽子需要三千元钱的起源吧。
《让子弹飞》“鸿门宴”这场戏,拍了7天,用掉10万尺胶片,相当于一部小型电影的长度,最后剪出来的戏只有8分钟。
姜闻说要对观众负责,那他就只能对投资方不负责。
世人都记得他的那句‘我就是要站着把钱挣了’。
顾君也非常的喜欢《让子弹飞》,但不得不承认,姜闻更多的时候是站着没有挣到钱的,或者说除了《让子弹飞》,他都让他的合作伙伴们赔的很惨。
就像哥俩好的完颜兄弟,就说过除非哥俩好倒闭,否则绝对不投资姜闻的电影,不得不说,完颜兄弟走的弯路很多,但这一步没走错。
国内的几大导演,老谋子擅长的是大场面的把控,陈恺鸽擅长的是影片深度,姜闻擅长的是艺术性与商业性的表达,前提是他不要放飞自我。
他们的作品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点与明显的个人色彩,同样也有非常明显得缺点。各种原因让他们不能在票房方面证明自己。
如果按照年龄来算,吴昔果无疑跟老谋子、陈恺鸽、姜闻等人一辈,但他也不过是个新人导演罢了。
还不敢将初剪这样看似不很重要,但影响后续电影风格的工作交给其他人,他只能对着3600分钟的素材反复的看,知道剪成200-300分钟的粗片。
第二步就是正式剪辑,剪成时长与上映时影片差不多,但还是比较粗糙的,没有特效镜头,没有声音,没有字幕等等。
第三部然后就是将本身拍摄的不好或者无法通过普通拍摄的镜头进行特效制作,
将台词与旁白以及字幕等所有元素调整至影片合适的位置,这样一部正常的影片就诞生了。
制作好数字拷贝分发给各地院线,然后上映,就完成了一部电影的命运。
当然,这些事情跟顾君的关系并不大,他只需要将收音不清楚的台词与歌曲重新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