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 三
疾并困穷、烦恼侄子的不长进煎熬他最甚的时代。他慢慢地隐忍下去,一切悲苦深深地沉潜到心灵深处。他在乐艺上表现的,是更为肯定的个性。他更求深入,更爱分析,尽量汲取悲欢的灵泉,打破形式的桎梏。音乐几乎变成歌辞与语言一般,透明地传达着作者内在的情绪,以及起伏微妙的心理状态。一般人往往只知鉴赏贝多芬的交响曲与奏鸣曲;四重奏的价值,至近数十年方始被人赏识。因为这类纯粹表现内心的乐曲,必须内心生活丰富而深刻的人才能体验;而一般的音乐修养也须到相当的程度方不致在森林中迷路。
作品第一二七号:《降E大调四重奏》(QuatuorinEb)第十二阕。mdash;mdash;第一章里的ldquo;发展rdquo;,着重于两个原则:一是纯粹节奏的,一个强毅的节奏与另一个柔和的节奏对比。一是纯粹音阶的。两重节奏从Eb转到明快的G,再转到更加明快的C。以静穆的徐缓的调子出现的Adagio包括六支连续的变奏曲,但即在节奏复杂的部分内,也仍保持默想的气息。奇谲的Scherzo以后的ldquo;终局rdquo;,含有多少大胆的和声,用节略手法的转调。mdash;mdash;最美妙的是那些Adagio,包括着AdagiomanontroppoAndantecon;moltoAdagiomoltoespressivo;。好似一株树上开满着不同的花,各有各的姿态。在那些吟诵体内,时而清明,时而绝望mdash;mdash;清明时不失激昂的情调,痛苦时并无疲倦的气色。作者在此的表情,比在钢琴上更自由;一方面传统的形式似乎依然存在,一方面给人的感应又极富于启迪性。
作品第一三○号:《降B大调四重奏》(QuatuorinBb)第十三阕。mdash;mdash;第一乐章开始时,两个主题重复演奏了四次,mdash;mdash;两个在乐旨与节奏上都相反的主题:主句表现悲哀,副句由第二小提琴演出的表现决心。两者的对白引入奏鸣曲典型的体制。在诙谑的Presto之后,接着一段插曲式的Andante:凄凉的幻梦与温婉的惆怅,轮流控制着局面。此后是一段古老的Menuet,予人以古风与现代风交错的韵味。然后是著名的CavatinteAdagiomoltoespressivomdash;,为贝多芬流着泪写的:第二小提琴似乎模仿着起伏不已的胸脯,因为它满贮着叹息;继以凄厉的悲歌,不时杂以断续的呼号hellip;hellip;受着重创的心灵还想挣扎起来飞向光明。mdash;mdash;这一段倘和终局作对比,就愈显得惨恻。mdash;mdash;以全体而论,这支四重奏和以前的同样含有繁多的场面,Allegro里某些句子充满着欢乐与生机,Presto富有滑稽意味,Andante笼罩在柔和的微光中,Menuet借用着古德国的民歌的调子,终局则是波希米亚人放肆的欢乐。但对照更强烈,更突兀,而且全部的光线也更神秘。
作品第一三一号:《升C小调四重奏》(QuatuorinC Cmin.)第十四阕。mdash;mdash;开始是凄凉的Adagio,用赋格曲写成的,浓烈的哀伤气氛,似乎预告着一篇痛苦的诗歌。瓦格纳认为这段Adagio是音乐上从来未有的最忧郁的篇章。然而此后的Allegromoltovivace却又是典雅又是奔放,尽是出人不意的快乐情调。Andante及变奏曲,则是特别富于抒情的段落,中心感动的,微微有些不安的情绪。此后是PrestoAda, BgioAllegro,,章节繁多,曲折特甚的终局。mdash;mdash;这是一支千绪万端的大曲,轮廓分明的插曲即已有十三四支之多,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