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节
这一阶段的剧情险象环生,林岿然的执导非常到位,剪辑节奏感极强,鲍爷和伍叔没有正面交手,完全是心理博弈,连带着观众也替他们捏了把冷汗。即使姜乐忱早就把剧本背的滚瓜烂熟,到了这时也不免为剧中人紧张起来。
或者说,正因为他自己也是“剧中人”,他深知接下来的剧情走势,所以他比任何人都要紧张——第一次转折就要来了。
果然,随着鲍爷从乡村巴士上逃脱,误入一座幽静小村,姜乐忱只觉得后背一紧,汗毛渐渐竖了起来。
大屏幕中,出现了一个少年的背影。
他背着高高的背篓,手里持着一把割草的镰刀,一边哼着小曲儿,一边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之间。遇到猪草,他就割下,扔进背篓里。
渐渐的,背篓被猪草填满,他的脚步也越来越快。
忽然,少年脚步一顿,头部低垂,视线落在了一个东西上。
少年弯腰,布满冻疮的手指捡起了那个小小的东西,他吹了吹泥土,把它举起,在阳光下仔细打量着。
原本跟随在少年身后的手持镜头绕到了他的身前,先定格在那枚小小的u盘上,然后沿着他的手指向下,扫过他打满补丁的破烂夹克,再继续向上,最终落在了那张脏兮兮、又写满天真与野蛮的脸上。
在那一刻,沙发椅内的姜乐忱只觉得浑身上下像是过电一样,猛的坐直了身体。
屏幕里的那个他,懵懂、无畏、没有善恶之分,他生机勃勃,像是一只全凭心意肆意生长的小兽。
这是《金苹果1号》里的少年小姜。
——更是林岿然眼中的姜乐忱。
作者有话要说:
蒙赫:(精准投篮)
林岿然:(精准文艺)
第135章
手边的巧克力味爆米花突然没了吸引力。
姜乐忱不由自主地坐直身子, 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电影之中。第一次通过大屏幕看到自己,那种感觉根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恍惚间, 姜乐忱觉得画面里的那个人好陌生, 明明他们拥有同样的五官,有着同样的声音, 可是“他”根本不是自己。
姜乐忱的记忆里一向很好,他甚至能通过某一个片段, 想起在拍摄这个片段时片场发生了什么事情。
比如, 这个转身他足足拍了八遍,林岿然却一直不满意。
比如,这段冲突戏演到一半时,猪突然走到镜头中间躺倒,于是所有人都笑场了。
比如, 放烟饼时现场味道呛鼻, 他被熏的眼睛都红了, 一直在洗眼睛。
明明他记得这么多琐碎的小事, 但是当这些小事链接成一部电影时, 却被赋予了更复杂的含义。
黑暗里,他聚精会神地望着大屏幕, 却没有注意到,身旁的林岿然也在黑暗里静静望着他。
幕布上的光映在了少年的脸上, 勾勒出他的眉骨、睫毛、挺翘的鼻子和紧抿的唇。林岿然用目光描绘着他的侧影, 那是艺术家在仰望自己的缪斯。
在这一刻,林岿然不去关心影评人会不会喜欢这部电影、电影节评委会不会喜欢这部电影, 他只在意, 姜乐忱会不会喜欢。
随着剧情逐渐深入, 影片中三个人的纠葛也逐渐加深。鲍爷和伍叔之间僵持的拉锯战,因为增加了养猪少年这个变数,变得越发跌宕。
影片节奏逐渐加快,笑料后是危机,危机后是转折,剧情一个接着一个,让观众一直坐在过山车上,根本没有一刻喘息。
放映厅内,不仅姜乐忱一个人沉入到剧情之中,其他观众也被拽进了故事里。前半场还有人偶尔低头用手机处理一下公事,但是后半场放映中,再没有手机被点亮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