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30节
  可唯有平静的日子,才能令泥沙沉淀。

    沈昼叶踩着自行车穿过田野,直奔图书馆而去。

    自行车在图书馆前停定,周三自然科学书库的管理员是个瘦削的老人,饼饼不好相与,坐在桌前,戴一副金边眼镜,鼻梁歪歪的,看到沈昼叶,问:“来还书?”

    沈昼叶抱着一堆杂七杂八的书,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

    那老人为人挺孤僻,不少学生都怕他,对沈昼叶却蛮好说话。他将那堆形形色色的书接过来,条码一一扫过,例行公事般问这个来交换的博士生:“有什么进展吗?”

    沈昼叶愣了下,摇了摇头,如实答道:“还在原来的地方。”

    老人沉默片刻,道:“不是易事。”

    沈昼叶温和地笑了笑。

    “我去听过不少讲座,”老人与她闲谈:“总体感觉人文社科类的发现和自然科学类的发现截然相反,人文社科是需要岁月积淀的,大多数成果都由泰斗们提供,年轻人负责、行走和积累,五十岁前都是在沉淀自我;而自然科学的领域,几乎所有的突破性的成果都出在发现者三十岁前。”

    沈昼叶笑起来:“牛顿发明微积分时二十三岁。”

    “经典力学那时候也不过三十岁左右,”老管理员随口道,“四十多岁的时候才集结成册了罢了。”

    沈昼叶看着老人扫条形码:“宇称不守恒定律。”

    “当时杨振宁和李政道也就三十几岁吧,”老人说,“两个人还在普林斯顿当研究员,傍晚时两人经常一同沿着特拉华的草坪散步,都年纪轻轻的,脸上连一丝皱纹都没有。”

    他想了想又道,“还有约翰·纳什……发现人生最重要的成果时,都是很年轻的。”

    沈昼叶若有所思,嗯了一声。

    “我后来想,”老管理员平和道,“和人文社科不同,自然科学的每一个突破都是一种对现有世界的反攻倒算——它的每一个突破都是叛逆的,不守旧规则的,甚至是推翻前人的。经典力学毁灭了亚里士多德,爱因斯坦在二十岁上清算了牛顿,而又被薛定谔与海森堡毁灭……”

    老人停顿了一下:

    “这是一股强盛的、能毁灭旧规则的力量。”

    “而这种力量是独属于青年人的。”

    老管理员说。

    沈昼叶道:“因为年轻的头脑仍空空荡荡,观点未成型,每一寸思想都可塑,每一分知识都可被质疑。”

    老管理员点了点头,若有所指道:“只待灵感点燃。”

    沈昼叶托起腮帮,望向窗外春色,喃喃道:“只待点燃啊……”

    “先生,”女孩子若有所思地说,“我总觉得手里有一根线,非常细,我……它若隐若现,我无数次以为我要抓住它了,可它又……像水里的鱼,天地间的雾……滑不溜丢的,我——不,我和他……无论如何……”

    那根线是镜中花,水中月。

    “它不会这么轻易地到来。”老管理员平和地说。

    沈昼叶迷茫道:“……可它会来吗?”

    “我不知道,”老人随口道,“——但也没人知道。它神出鬼没的。”

    沈昼叶笑了笑:“也是。”

    “但,”

    老人忽然道:“改变世界的灵感都出现在刹那间——严格来说,它永远出现在漫长积累、漫长的寂寞与自我怀疑后的刹那。硬要形容的话,就像下过倾盆暴雨后云层绽开一条缝,俄而阳光泼洒。”

    “能点燃世界的火光来得突然……但你不会措手不及。”

    沈昼叶茫然地问:“……我们尚且不知这个客人会不会来。”

    “没错,我们不知道这个客人几点来,怎么来,来的时候带着怎样的结果,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梦里什么都有简介 >梦里什么都有目录 > 第230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