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
点礼物,虽然不痛不痒,可能是十克花椒粉,三十克鸡精,五十克食盐虽然量不多,但是积少成多,王青野就算不出去买调料,自己一个人做点饭菜的调料还是够了的,而且外面买的调料压根儿就没有打赏的调料好用。
只是近来这几日进直播间的人已经大不如之前了,大抵只有百出头的人数,打赏也跟着变少,情况不容乐观,昨日当铺的人又来催债,清贫的日子可谓是雪上加霜。
王青野琢磨着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要么出去找个差事儿做,要么把直播好好捣腾起来,若是换个景直播不知道能不能改善一下效果。
正值他思量间,院外的木门发出陈旧的叫喊,他连忙关了系统出去。
王青野,王青野,可在家?
王青野拉开门,门口正站着个光脚老汉,两条裤腿还挽在小腿肚儿上头,俨然是刚出海回来。
张五伯?您怎么过来了?快进屋坐。
常年海风吹晒,老汉一张脸黑黝,抬头间习惯性的微眯下眼,冲着王青野摆了摆手,转而将手里的一串蟹递了过去:今儿出海才打回来的,鲜着咧。
王青野瞧着狗尾草藤拴着的十几个螃蟹,个个儿圆肥,显然是特地挑选出来的。
时下秋高气爽,正是产蟹的好时节,霞城临海,海货价不算高,这当儿的蟹在市集上三到五文钱一个。
出海打捞的渔民若是自个儿去卖也能卖这个价,但自个儿去市集摆摊儿不单要花费许多时间,还得花银钱租摊位,多数渔民便只好再降低些价格,寻市集上的摊主一并把海货卖过去,蟹的价格往下再一压,渔民到手一只恐也就赚个一两文了。
价格再廉,那也是人家白送。
五伯,您这隔三差五的送东西来,我如何好意思再收。
五伯姓张,排行老五,同辈儿的都喊他张五,因有两手打渔功夫,年纪小点儿的渔民都尊喊一句五伯,至于本名叫什么,还真没几个人记得齐整。
王青野没去接蟹,自打他搬到这儿住下,老汉就时不时的给他送海货来,但凡老汉出一回海就会给他捎带东西,许是螃蟹,许是小黄鱼,许是些大小不一,不好卖出去的杂货一次送的不多,但是却也够他吃上两顿了。
两人除了住的近,实际非亲非故的,闹的王青野还怪不好意思。
你就拿着吧,我这还有事儿麻烦你。张五硬是把草藤塞到了王青野手里,转而将自己的手背在身后:改明儿我要出门一趟,恐怕得后日才回来,还得劳你帮我照看两眼家里。
张五是个鳏夫,时下有个女儿年方十六,正是妙龄,父女俩相依为命,他把女儿看的紧,这朝要出远门,让王青野帮看着点倒是情理之中。
行,您放心。王青野道:可是霞城的海货不好卖,要去外县跑一趟?
倒不是,我准备去一趟大石村,霞城出去还得半日脚程。张五道:早年燕儿她娘还在世的时候给她定了门亲事儿,是她娘在大石村表亲家的一个小子。这两年偶尔倒是也在走动,但年初的时候听说那小子中了童生,这大半年都没了消息,只怕有了功名,瞧不上我们这清苦渔民人家了。
说到这儿,张五蹙眉不展,略微叹了口气:我琢磨着还是得过去看看那边是怎么个想法,眼瞧着燕儿已经到了婚配的年纪,若是那边一直不给个准信儿,岂不是白拿着燕儿的好时光等嘛。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难为张五伯为燕儿考虑的这么周到。
燕儿娘去的早,这些事情也只有我盯着点儿了。张五摇了摇头,忧道:就是不知带点什么东西上门才不失了体面,到底是个读书人,亲事若能成也是桩好亲事。诶,王郎,你年纪也不大,又尚未婚配,不妨给我出出主意,带点什么去?之前我送的都是海货,这回去也只能带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