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八千字顶袁腾飞的十大理由
学生为何不喜欢。与钻进故纸堆的学究相比,袁老师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让历史走向大众,走向平民,为何我们还要对他不断指责,不断苛求?

    第六条:培养反思精神

    袁腾飞讲历史,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正常历史老师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过用了一些矫枉过正的方法。摘录一段说明:

    “其实我们中国古代一直是非常开放的。就是说从明朝开始,因为倭寇猖獗,就开始闭关锁国。其实主要是皇上老儿太能作。下西洋七次造出六百多万两银子,所以这事不能再干了。你看看人家哥伦布,人家老哥,三艘小货轮,弄回来多少东西,咱们倒好,那么多船,撒出去那么多钱,这不是作嘛,不能干这事了,不能干,中国净干这种缺心眼的事。”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P232

    郑和下西洋自古以来,被称为中国航海史上的壮举,视为中华民族的骄傲。郑和远航时间之久,船队规模之大,人数之多,以及航海持续时间之长,在历代中国人中口耳相传。

    然而,到了近代,鸦片战争,西方枪炮打开千年文明古国的大门,从天朝迷梦中醒来的先进中国人,开始反思,海洋文明带给西方的是海上扩张,资本的原始积累,晚于郑和下西洋的欧洲航海运动,带来了“地理大发现”,带来了欧洲的崛起,带来了世界格局的变化。而中国却在远航之后走向闭关锁国。

    农耕文明的保守,使得散财童子郑和即使有先进的技术,能够到达美洲,或者进而周游世界,他们所能做的,也依然只是宣诏赏赐,弘扬国停清末民初中国大思想家梁启超评析郑和下西洋一语中的,他指出郑和航海之终止,应归咎于“雄主之野心”的论断。明朝晚期封建主义在政治与经济上顽固与没落,与西方因资本原始积累需要不断从海上扩张形成鲜明对比,中国航海业最终陷入内外交困的致命境地,走向落后挨打的可悲结局。

    在对郑和下西洋的一片赞歌中,袁老师让学生在盲目的民族自豪感中,学会反思。

    第七条:在独立思考中挑战传统

    中西文化的差异造就了中西英雄观的差异。中国的英雄兼具浪漫主义与悲剧色彩,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西方的英雄,则会通够懈的抗争,一次又一次地挑战命运。西方英雄饱含着对命运的不屈;中国英雄是东方化的,在命运面前有拼死一搏,也有在妥协变通和无奈。

    “班超和马援由此成为中国最早的民族英雄代表,唐人有诗“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马革裹尸”就是伏波将军提出来,定远侯是班超的封爵。蔡锷将军病逝的时候,孙中山先生给他写的挽联就是“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用班超和马援来比喻蔡锷。这两人可说是民族英雄,而且是成功的民族英雄。中国人好像是同情弱者,崇拜的英雄大多是失败的英雄,比如岳飞、文天祥,这些英雄宁死不屈,没几个能真的救国,往那一死没用。其实应该多崇拜成功的英雄,这种人宣传得太少,像班超平定西域,薛仁贵平定朝鲜。有人说中国的第一艘航母应该命名为岳飞号,岳飞号、文天祥号意义多不好,都是失败的英雄,不如命名为班超号。”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P57

    何谓英雄,往往与一个时代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审美趣味相吻合。袁腾飞在历史教学中,将实用主义的英雄史观与中国传统英雄史观一并提出,既肯定那些身负民族大义,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道德英雄,也指出应该肯定那些成功的英雄。袁腾飞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无疑启迪着学生对于历史对于历史人物对于时代的价值观独立思考。

    第八条:开放中的接纳与包容

    袁老师提倡民主,他对于明朝粗暴的酷刑以及对于言论的控制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2简介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2目录 > 八千字顶袁腾飞的十大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