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秋风秋雨闹起义
孙中山诗作之中的上品,可惜流传的并不广,也许是因为这只是一首挽诗的缘故!诗的一开头就气势不凡:“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有一种气吞山河之势,英雄壮志未酬之憾,紧接着的两句:“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对于革命事业的坚定,对于顿失战友的惋惜之情,跃然纸上。最为点睛的是五六句:“塞上秋风悲战马,神舟落日泣哀鸿。”把挽诗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对仗之工整,寓意之深远,堪称挽诗中的绝句!最后两句更是写的异军突起,壮志凌云:“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以岳武穆的豪情自勉,“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耳”。孙中山誓要推翻腐朽的清朝,实现烈士的遗愿!
女子胜似男
刘道一之后,各地起义风起云涌,秋瑾、徐锡麒领导的浙皖起义,孙中山、黄兴的镇南关起义和广州黄花岗起义。秋瑾乃一介女流,30多岁东渡日本留学,参加革命。她手里随时拿着把肋插,就是日本武士剖腹用的短剑,时时提醒自己以死明志。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吗,让清政府惊恐不安,清政府请求日本政府,限制爱过生活的活动,秋瑾带领留日学生罢课,并组织敢死队去公使馆交涉。秋瑾回国前发表演说,有人散布妥协论调时,秋瑾从靴筒里拔出短刀,插在台上,以手指道:如果有人回到祖国投降清廷,吃我一刀。
秋瑾的诗满是大丈夫之气:“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休言女子非英武,夜夜龙泉壁上鸣”。秋瑾其人也是充满豪情。起义失败后,秋瑾明知自己要被捕,仍然拒绝离开绍兴,遣散众人留守学堂,后被清军包围,受尽严刑拷打,坚贞不屈,临行之前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大字,慷慨殉节。
秋瑾自称“鉴湖女侠”,人说虎父无犬子,秋瑾的闺女跟她妈一样牛,牛到什么程度呢?秋瑾的闺女长大之后就找杀她妈的凶手,要把人给干掉,那个人是浙江绍兴知府叫贵福,满人。秋瑾的女儿一只要杀贵福,直到民国建立,她仍在找贵福算账。贵福隐姓埋名,躲了二十多年,到了东北,东北当时已经是伪满洲国,结果秋瑾的闺女到东北手刃仇人,给她妈报了仇。
一介书生徐锡麒,开枪刺杀安徽巡抚。如此举动让清朝官员十分费解,巡抚与他私交不错,待他很好。徐锡麒说他跟我好是私谊,我报的是国仇,最后徐锡麒被剖腹挖心而死。
在革命敢死队零星尝试和幸免一死的厄运之后,革命领袖四散逃命。这时,黄兴等人考虑另图良策来实现中国的革命了,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前十次都失败了。他们属于典型的精英革命,流的是精英的血,起义参加者太少,多数是留学生、华侨和会党。华侨捐钱,提供财力支持。会党就是黑社会,港台黑社会历史悠久,多是天地会的分支。孙中山认为毕竟这帮人标榜反清复明,而且跟朝廷不和,讲义气,所以孙中山重用会党。他本人都加入过红帮,蒋介石加入过青帮。这些起义有点类似于今天的“斩首战”。直接进攻对方的军政首脑机关,干掉对方的政治首脑。是很时髦的战法。问题是今天的“斩首战”,或者用导弹,或者派特种兵。而孙中山手下这帮人既没有导弹,也不是特种兵。他们凭借的是一腔气血,满腔热情,但缺乏缜密的筹划和必要的军事训练,就注定了起义的失败。革命并非取几颗首级就能成功的。
革命党人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影响深远,震动全国。黄兴将军在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后流亡香港,他特别悲愤,给七十二烈士题写挽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黄花岗起义,七十二健儿唤醒四百兆国子,孙中山在《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中说:“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