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2、烽火,又见烽火
    PK要本钱

    战后共产党已经发展到了130万,还有200玩民兵,解放区19块,100万平方公里,1亿多人口。当时提出,国共双方裁军,国民党维持60个师,共产党愿意把8块长江以南的根据地让出来,但在政权和军队问题上,双方未能达成协议。

    国民党始终不愿容忍共产党的存在,不愿意作出必要地政治让步,自抗战结束以后,蒋介石就准备以军事手段解决共产党,暂时的和平不过是战事准备阶段。面对国民党的战争威胁,共产党自然不能就此退缩,坚守政治底线,准备武装抗争。

    国民党之所以敢于再次翻脸,撕破国共关系,发动全面内战有其本钱。即便在抗日战争中,消耗巨大,但在与战争直接相关联的军事实力对比上,国民党还是大大超过了共产党。全面内战爆发前,国民党军队有陆军86个军,248个师,200万人,非正规不对74万人,特种兵36万人,后勤后方机关和军事院校101万人,海陆空军19万人,正因为国民党拥有欠打的战争机器,因此对于在同共产党的战争中有着充分的自信。当国民党军队在东北四平取得一时的胜利时,更使蒋介石颇为自得,认为已有资本与共产党进行实力较量。

    对于如何打赢共产党,蒋介石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他认为,交通是现代战争最紧要之处。控制了都市就能控制住交通。都市是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人才、物资都集中在这里,能够供给军队,提供支持,是水陆交通的要塞。这样,共产党即使拥有大片土地,也会为国民党的交通线分割截断,后勤补给会觉得困难,不管怎样,控制了交通要塞,共产党军队永远都处于国民党部队的控制范围,始终处于被动挨打局面。没有大城市作为根据地,共产党的部队只能算是“流寇”。处于这种考虑,国民党在全面内战开始后,将重点进攻始终放在共产党根据地城市和交通线上,而共产党部队还是采取官场的运动战,很少固守城市。就国民党兵力和作战能动性,不足以凭借交通切断共产党部队的运动转移,蒋介石阻止共产党军队流窜成为空谈。

    运输找队长

    为了应付内战需要,国民党军必须维持一定的兵员数量,为此不得不依赖高强度的征补。国民党一贯不得民心,它的征补很困难,基本上靠强迫,抓丁拉夫就是常事啦。士兵不知为谁而战,缺乏作战积极性,并在不断的战争中投降中国共产党,是以国民党难以维持一支稳定而有战斗力的部队。而共产党发展出一线部队(野战部队)、二线部队(地方部队)、三线部队(民兵)逐级迅速递补的完整机制,并特别注意以实际利益鼓励农民参军,争取国民党士兵投诚反正。就华东野战军中,一些部队的投诚战士已经达到一半以上,技术兵种基本上都是投诚过来的。共产党的武器装备,基本上是来自缴获的国民党军队,尤其是重型武器。据统计,在三年半的全面内战期间,国民党军队有180万人起义,接收和平改编和投诚,共产党共缴获接收5.4万门火炮,机枪31.9万挺,长短枪316万余支,海军舰艇74艘,当时中共的宣传将国民党军队比作运输队长。

    虽然共产党对于内战的爆发从上到下都有了较为充分的准备,但是与国民党相比,中国毕竟属于弱势,决定与国民党破裂,打一场全面战争并非易事,部分中共高级干部也对战争前景表示担心。因此,中共还是希望全国内战的时间尽量推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这也是中共在6月的和谈中不惜作出重大让步的主要原因。但是国民党不愿意给中共以准备时间,毛泽东反复思考经过很长时间才下定决心,面对强大的对手,毛泽东有坚持到底的决心与魄力,他告诫中共干部,对美蒋的压力,我们应该有所让步,但主要的政策不是让步而是斗争。

    共产党鉴于自己在战争实力上的劣势,很早就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2简介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2目录 > 2、烽火,又见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