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第一章 胪雷之子
天缘
福州,又称榕城,福建的省会。奔腾千里的闽江从这里滚滚入海。亭亭的玉兰,浓荫如泼的榕树,灵秀多姿洋溢着南国浓郁风情的城市建筑,编织出一幅幅韵味隽永的水墨画。
往南出城,15公里处,便是陈景润的故乡胪雷。青砖、乌瓦、麻石街,沿街小店如织。没有榕城的繁华,那终日潮润润的小镇,却如乡情味十足的闽剧,令人一咏三叹。这里背靠绿树蓊郁的胪峰,面临碧波粼粼的乌龙江,故古人有“天马”、“螺穴”之说,认为是风水宝地。实际上,陈氏的祖先并不显赫,史载,大约于西晋永嘉年间从中原逃难入闽,当时穷愁潦倒,流落到这里放鸭为生,又称“鸭母陈”。民间传说不足为证,但饶有趣味。养鸭的陈氏虽则贫苦,心地却十分善良。一天,一位得道高僧路过门前,他疲惫不堪,一副远行倦客的模样,得到了“鸭母陈”的热情招待。于是,高僧被感动了,临行前,指点胪雷,预言必出非凡人才。说完,便飘然而去。“鸭母陈”当然仍是放鸭,但日后的陈氏,确是出了几位名扬四海的中华俊杰。
如今,胪雷的陈氏宗祠,小镇中一幢气势非凡的古建筑,飞檐、吊角、壁立的青砖大墙前,一对端坐的雄狮,昂然屹立。祠内中庭,气宇轩然,依次悬挂着三块大匾,第一块上书:陈氏定理。那是褒扬陈景润的。第二块上书:教育部长。那是纪念民国时期的教育部长、化学博士陈可忠先生的。第三块上书:海军上将。那更是印记着一页页风雷激荡的历史,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海军名将陈绍宽将军,以他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永存史册。三位陈氏子孙,确是给胪雷带来了无限的骄傲和光荣,以至人们徜徉小镇的街市之中,拭目青砖乌瓦的旧式民宅和别墅式小楼杂陈的风景线,常有恍若走进历史风雨深处的感觉。
陈景润的故居有两处,一处较大的老宅,早已被拆毁,并且盖起新房,无法觅踪了。一处是当街店面式的房子,只有前后二间,大门紧锁着,像一段封存的历史,又像是一个哑谜,任四方来访的人们,独自品味其中的落寞和蕴意。
若论家境,陈景润出生时并不差。他的大伯父曾任中国邮政总局考绩处处长。二伯父是中高级邮政职员,曾任福建省邮政视察室主任。他的父亲,职位最小,只担任一个三等邮政局的局长。他的一家,可称邮政之家。海关、邮政在当时是颇为吃香的。因此,陈景润的父亲并不住胪雷,而是住在福州南台。南国都市夹巷深深,庭院式的楼房,清净、简洁,且焕发着浓郁的书卷气。
不过,少年时代的陈景润,是常去故乡胪雷的。是留恋那绵绵不绝的相思林,还是屋后绿草如茵的一片向阳坡?尽管,他后来远居北京,心里却一直系着故梓。至今,胪雷的乡亲仍然珍藏着陈景润一幅珍贵的遗墨,那是陈景润应故乡之邀,于1995年月日手书的“群力科教兴邦,培育中华英才”。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陈景润因患帕金森氏综合症,手抖得很厉害。此刻,距陈景润去世只有三个多月,或许,这是他留给故梓的最后的嘱托了。
小时候的陈景润并不因为家境优于乡间的普通百姓而有什么特殊,他同样和农家的孩子一起玩,这种从少年时代培育起来的纯朴真挚的感情,一直贯穿在他生命的全程。以至到他去世时,赴京参加悼念活动的胪雷乡亲,皆是极为普通的村民。他的性格内向,是天然的秉赋,而较为优越的家境和良好的教育,则为他内向的性格,提供了最好的庇护。他在家中排行老三,上面有一个哥哥和姐姐,他们喜欢这个不大吭声的弟弟。当时,他们最爱玩的儿童游戏,就是捉迷藏。陈景润爱看书,床头上放了不少他喜欢读的书。游戏当然也是有诱惑力的。不过,陈景润捉迷藏的时候,方式有点特别,他往往拿着一本书,藏在一个别人不易发现的角落或桌子底下,一边津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