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陈景润--第十章 悲壮的日子

    他,拒绝了自己的生命。在各种药物均已失去作用,所有最先进的医疗设备都已无法施展它们的神奇效力的时候,善良的陈景润不愿意再拖累人们,他横下一条心,决定悄然地走了。3月19日上午,陈景润两次出现心率下降,经抢救重新维持在150/分左右。12时35分心率突降为零,心电监测示波为平线,立即于心外按压,多次三联静推,后出现室扑、室颤,先后6次除颤,均未恢复心跳。下午1时10分,陈景润溘然去世。

    中国数学界的一颗巨星殒落了。

    风雨敲窗。乍暖还寒的北京,陈景润不幸逝世的噩耗传开,人们的心几乎快碎了。

    他享年还不到63岁。作为数学家,尚属于黄金年龄。英年早逝,他的生命过早地画上了沉重的句号。

    一生坎坷,饱经忧患,在他攻克哥德巴赫猜想(1+2)之后,生命和事业都处于最辉煌时期。本来,他是中国数学界最有希望攀登哥德巴赫猜想(1+1)的顶峰的。长期的疾病折磨,使他过早地撒手西去,只留下了令人感叹唏嘘的世纪之梦。这一无法弥补的遗憾,给中国数学界的登顶之战,增添了更为悲壮的色彩。

    哀思如雨。北京,萧索的树林刚刚冒出点点绿芽,如千言万语,欲说还休。陈景润走了,走得太匆忙、太匆忙了……

    不凋的鲜花

    陈景润爱鲜花。生前,他自己养了不少花,花团锦簇,带露而开。他钟爱生活,崇尚自然。一颗如鲜花般美好之心,深情地拥抱着养育了他的祖国和人民,拥抱着他为之献身的数学。

    他的不幸去世,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或许,他所享受的殊荣,在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中,是独具一格的:党和国家的有关部门按照副部长级的待遇,安排他的丧事。北京市市民细心地注意到:远送陈景润遗体的灵车车号是65444。一年以后,深受中国人民爱戴的邓小平同志不幸逝世,在举国哀思的泪雨中,人们同样看到这辆灵车,载着邓小平同志的遗体,缓缓地在数十万人的目光中,驶过长安街。陈景润的骨灰,安放在北京的八宝山革命公墓,和建国元勋以及享有崇高威望的中华俊杰永远在一起。

    人们总觉得他没有远去。在陈景润住过的中关村医院内科7号病房门口,护士张铭喃喃地说:“我总有一种错觉,总觉得他还会回来。”静静的病房和罩在13号病床上雪白的床单,依稀在默默地等待着它的主人。陈景润工作过的数学所,他的办公室的书柜上,至今还叠放着陈景润的手稿,字迹清晰如新,仿佛,只要稍过片刻,那穿着蓝灰衣服、面容清瘦的数学奇人,就会悠然而至。只有到了陈景润的家中,面对那张镶了黑框的陈景润穿着大红衣服的遗照,人们才感到事实的冷酷和严峻:陈景润走了,永远地走了。他留给人们的,是永恒的微笑,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于极度的艰难竭蹶中,含泪带血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悲壮史诗,是一笔足以让一代甚至几代人反复咀嚼、吸收,并应当弘扬光大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陈景润的遗像前,摆满了鲜花。最引人注目的,是人们用63朵洁白的玫瑰精心编织起来的花环,象征着他63年全力以赴的生命,悄然置放着。到陈景润家中灵堂来吊唁的人们,络绎不绝。从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人,到中国科学院数学所的同事,从远道赶来的福建乡亲,到敬仰他的中小学生和许多素不相识的人们。最令人感动的是:陈景润去世已是一年多了,陈景润家的门口,经常有人送来鲜花摆放着,鲜花的缎带上恭恭敬敬地写着:“献给陈老师”、“给陈老师鞠躬”。

    是陈景润的学生?还是立志继承陈景润的遗志,为中国四个现代化谱写新篇的后来人?

    人们把最美的鲜花送给陈景润。在中国乃至世界数学的百花园中,陈景润就是不凋的鲜花。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陈景润简介 >陈景润目录 > 陈景润--第十章 悲壮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