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八章 大军西去
宁夏战役过程中,中央指示几经反复,让徐向前、陈昌浩这些前线指挥员搞不明白。西路军失败后,陈昌浩回到延安,写了一个长篇报告,作为向中央的交代。谈到渡河问题,他说:30军渡河成功后,“9军、5军急向北开进,4军、31军扼阻大路。敌人急进之下,指挥部本总部命令,随9军、5军渡河,31军亦准备渡河(直属队大部已渡河,随后又开返河东)。我们渡河后,在中和堡约停住了一天一夜,中间接到毛主席电报:‘河西只要一个军,指挥部带两个军仍过河东准备夹击敌人。’这时4军、31军正向打拉池前进,毛(炳文)部先头已抵靖远,事实上已不好东返。加以总部同时来电,又说4军、31军都准备在靖远以下渡河。我们到三角城时,还本总部电:‘已得毛主席同意,4军、31军即在三角城过河,准备迎接。’我们等到下午5时以后,又接到总部说:‘该两军不渡河’的电报后,才向北开走。此时30军先头在击退马禄骑旅及祁明山步旅一部(马步青部)之后,即乘胜向一条山进。9军与指挥部尾后向赵家山、锁罕堡附近集结。5军因会宁损失后,即在靖远河西一带扼守休息。”

    在过不过黄河的问题上,出现这些曲折反复,是有复杂因素的。本来,夺取宁夏、甘肃,开辟西北根据地,是中央政治局沙窝会议决定的。毛泽东不同意张国焘躲在荒凉的少数民族区域,坚持到陕甘建立根据地,主要考虑到与苏联接近,可以得到共产国际的接济。11月3日,在共产国际的王明和陈云曾给中共中央书记处来过电报,表示要从新疆运送物资给红军。电报说:“现已决定目前不采用从外蒙帮助的办法。同时,我们正在研究经过新疆帮助的办法。如果我们将约一千吨货物运到哈(密),你们曾否可能占领甘肃西部来接收?并请告如何接收办法及你们采用何种具体运输。”这个电报,与中央发起宁夏战役的意图正相吻合。

    在进行宁夏战役、打通国际的大方向上,中央与张国焘是一致的。但是由谁去执行这个任务,问题就来了。张国焘是不愿意到陕北与中央会合的,二次北上时他就警告陈昌浩:会合后不但我的总政委当不成了,你的方面军政委也当不成。陈昌浩不相信,与张国焘大吵一场。徐向前等军事指挥员考虑到陕北的情况,也希望能在甘肃另搞一块根据地,与陕北遥相呼应。所以宁夏战役计划一下,四方面军上下都赞成。张国焘更是急于立功赎罪,对中央指示的贯彻是积极的。四方面军在那样短的时间内,克服种种困难,完成渡河任务,就是明证。

    张国焘有没有个人打算呢?当然有。在通渭举行的四方面军干部会上,他就说过:“如果我们停留在甘南,在不利情况下,会被逼退往毛儿盖一带去。而抗日的口号已经叫出,再往南退就会影响士气。如果我们突破敌人的包围,向陕北前进,沿途会受到敌人的截击。而且所有的红军都挤到粮食缺乏的陕北,反而引动敌军集中包围一处,自然更为不利。”所以张国焘力主西进,他说:“我军的西进计划正确而又合时宜。在政治意义上来说,我们如握有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可以保障未来西北联合抗日政府的后路,并接通与苏联的关系。从军事意义说来,可以分散蒋的兵力。河西走廊、陕北和延安三点,将使蒋在甘肃的军队处于多面受敌的境地。”

    张国焘的用心,陈昌浩看得很清楚。他后来回忆说:“他(张国焘)是反对会合的,一会合其王国就垮台了。到岷州后他又要西进,到会宁后他又要我们全军渡河。为什么全军过河他一个人留下呢?有他的道理:如果打通了国际路线,取得了援助,军队机械化了是他的,中央对他是无可奈何的。”

    所以,四方面军渡河不仅是为了打仗,而且要在河西找一个安身之地。不仅部队过了河,妇女小孩和伤病员也跟着过去了。陈昌浩说:“会宁编制时,凡总司令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纪实简介 >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纪实目录 > 第十八章 大军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