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与粘
上面所说的,是一句中的平仄要求,下面要说的,是两句之间的平仄对应关系。
两句之间的平仄对应关系,只有两种情况,即上句(又称“出句”)和下句(又称“对句”)要么平仄相同,要么相反。相反的称为“对”,相同的称为“粘”。
平起平收式(首句入韵):
五言平起平收式:
起句: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 花径不曾缘客扫,
仄仄平平 蓬门今始为君开。
举两个例子:
——高蟾《下第后上就崇高侍郎》
对:仄仄平平平仄仄
粘: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 渡远荆门外,
在实际应用中,当然不会这么简单,因为它还要受其他一些规定的影响和限制。
四句的绝句、八句的律诗,对和粘是平仄的最重要的规律。按照规定,奇数句和偶数句之间的平仄关系是对,即一二句、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之间的关系是对。所谓“对”,即上句的某一个字和下句相同位置的那个字的平仄关系相反。而偶数句和奇数句之间的平仄关系是粘,即二三句、四五句、六七句之间是粘。所谓“粘”,即上句某个字和下句相同位置的那个字平仄相同。
仄平平仄仄平 不向东风怨未开。
平平仄仄平 胡风千里惊,
首句入韵最后一字的平仄:平平仄平;首句不入韵最后一字的平仄:仄平仄平。
仄平平仄 盘飧市远无兼味,
平平仄仄 诸葛大名垂宇宙,
我们在写出绝句和律诗的平仄的时候,首先可以把最末的这一行写出来。然后写出首句的平仄。
比如七绝的平起平收式:
首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二三四句最后一字的平仄:平仄平。
然后再来补二三四句。先看第二句。一二句之间应该“对”,那么应该是:
首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二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三四句最后一字的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 山迥日初沉。
第三句应该“粘”,那么应该是:
仄仄平平 汉月五更明。
不能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因为第三句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也不能是“仄仄平平仄仄仄”,这样,三个仄声字就在句尾了。
第四句又应该是“对”,那么应该是:
首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二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三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四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平 暮蝉不可听,
仄平平仄 不用看书帙,
仄平平仄仄平 但见群鸥日日来。
仄平平仄 运移汉祚终难复,
第三句“粘”,那么应该是:
仄仄平平 行人临发又开封。
不能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因为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也不能是“仄仄平平平仄平”,这样,就出现了“平仄平”的形式。
仄平平仄 何当共剪西窗烛,
不能是“仄仄平平平”,这样,句尾就出现了“平平平”的形式。
——令狐楚《从军行》
懂了这个道理,不管有多少句,都可以很轻松地把平仄写出来了。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会发现,两句之间的“对”和“粘”并不都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有时会有一些变化。但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第二、四、六字的“对”和“粘”很严格,对就是对,粘就是粘。而第一、三、五字就要灵活得多,有时该对而用了粘,有时该粘却用了对。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