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少游名胜地
三九年周恩来回绍兴宣传团结抗战时,还谈到祠前的对联,勉励大家勿忘关天培的民族气节。

    少年恩来还曾和小伙伴们,乘坐文渠里的小船,出北水关,到河下北辰坊,游览过宋代抗金女英雄梁红玉的祠堂。梁红玉击鼓抗金兵的故事,恩来曾听嗣母陈氏讲过。梁红玉出生在淮安,家境清苦,小时曾帮父母编织蒲包为生。金兵南侵,梁红玉和母亲流落京口。结识韩世忠后,协助他屡建奇功,特别是京口一仗。当时,金兀术率领数万精兵,几百艘战船,渡江南下。镇守京口的梁红玉和丈夫韩世忠的部下仅有七千人,敌我力量悬殊。梁红玉身先士卒,从容镇定,冒着流矢亲自击鼓指挥作战。宋军士气大振,夜战及晨,大获全胜。朝廷曾先后封她为“安国夫人”和“扬国夫人”。后来,家乡人民为了纪念她,在她出生的地方修建了梁红玉祠堂。现在,小恩来能亲自瞻仰这位巾帼女英雄的祠堂,心情特别激动。梁红玉祠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迈进大门,走过一条青砖小路,便是正殿。正殿中间是一座身着戎装、腰挂宝剑、飒爽英姿的梁红玉塑像,塑像两边各立着一名英武豪迈的女兵的塑像。像前的香炉里残留着昔日香火的灰烬。塑像两旁的泥金垂联上是一副醒目的楹联:

    青眼识英雄,寒素何嫌,忆当年北虏鸱张,桴鼓亲操,半壁山河延宋祚;

    红颜摧大敌,须眉有愧,看此日东风浩荡,崇祠重整,千秋令誉仰淮堧。

    少年恩来久久伫立在像前,思考着这副楹联的深刻含义。是的,古往今来,那些庸庸碌碌虚度一生的堂堂须眉,与这位“摧大敌”的“红颜”相比,怎能不感到“有愧”呢?

    周恩来对这次坐船游览的印象特别深刻。直到建国以后的一九五八年,他在接见故乡来的“父母官”时,还曾关心地询问文渠淤塞了没有,还深情地回忆起童年时和几个小伙伴悄悄地把锁敲掉,划船远游的情景。

    小恩来八岁时,在陈家花园塾师的引导下,曾和表哥万叙生一道游览过淮阴的岳武穆祠堂。这所祠堂坐落在背街一处开阔的场地,脚下是麻石板路,走了一段,便是条石台阶。恩来和叙生手拉手跨进庙门,只见神龛上一尊巨大的彩色塑像迎面而立。岳飞相貌端庄、正气凛然地坐在那里,头微微抬着,目光炯然,两手半握拳放在双膝上,腰板挺拔。神龛上方有一横匾,上书“还我河山”四个遒劲有力的狂草大字,两边的楹联分别镌刻着隶书“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是岳飞的著名词句。大殿四壁勒有气壮山河的“满江红”和历代名人诗词碑刻。恩来久久注目英武非凡的岳飞塑像,脑海里像过电影似的闪现出“岳母刺字”、“拜师朱仝”、“朱仙镇奏捷”、“风波亭遇害”等一幕幕悲壮的故事,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来到碑刻前,其中有首七律诗引起了他的注目:

    一自金牌颁十二,常教热泪洒英雄。

    奇冤不恨埋三字,和虏终惭失两宫。

    南渡江山悲逝水,北征鞍马付秋风。

    低徊往事成千古,祠宇空余夕照红。

    少年恩来的思想与这首诗产生了共鸣,他也为这位民族英雄精忠报国,却因“莫须有”的罪名屈死风波亭的遭遇鸣不平了。岳飞等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在少年恩来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对他后来爱国抱负和政治倾向的形成,有着一定的影响。周恩来在主编南开学校《敬业》学报期间,以笔名“飞飞”在该报一九一六年第四期至第六期上,开辟了“飞飞漫墨”专栏,撰写各种不同体裁的作品,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这些作品多为回忆少游江淮览名胜的故事。上述这首诗,通过回忆,一字不漏地也刊登在“飞飞漫墨”专栏里,并评日:“其辞则凄凉欲泪,意则新颖出群,不落窠臼,少陵、太白殆兼而有之。”周恩来在另一篇《射阳忆旧》中,也曾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百世丰碑简介 >百世丰碑目录 > 少游名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