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云(1821~1899)
,就是闸门刚打开,尚未准跑,马匹便抢先冲出,这当然在比赛中占了便宜。这句术语流行出来,凡是抢先去做的事,都称为“抢闸”。例如,月饼店在距离中秋节还有好大一段日子,便已推出月饼在市面上售卖,他们这种做法,就被称为是“抢闸”。“爆冷”——本来是形容冷马跑出。但在不正常情况下产生的结果,一向都称为“爆冷”,和所谓“热门倒灶”是相类似的意思。
1960年,该马会获准英皇御准衔头。跑马本来就是殖民地特征之一,加上“御准”二字,就更增强了殖民色彩。到90年代初,马会已有全职人员四千多人,一万多兼职员工,成为一个庞大的机构。设有董事局,下设有分委员会,分别负责赛事、发牌、投注、财政及一般事务、会员事务、捐款等各方面的管理、监察和发展决策。马会的总投注额的10.7%作为博彩税缴交给港府,7.4%作为马会佣金,余下约81.8%派给投注中奖者,所取得的净额盈余大多用作慈善服务。1983年至1993年的10年间,马会赞助给教育、卫生、文化、艺术、康乐、科技、福利等公益事业的拨款已达27亿元。
港府的卫生局,成立于宝云年代,当时不称卫生局而称洁净局。
香港开埠之后,由一个只有几千人的渔村,迅速变成一个人口几十万的城市,许多环境卫生设施都追赶不上人口膨胀的需要,尤其是环境的污染最厉害,以致居民患病的情况十分严重。陈勋所著《香港杂记》中记载,在香港开埠后的数十年中,痢疾、热病等传染病流传很厉害。那时驻港英军士兵生病的特别多,甚至整营英军都是病人。
1881年,英国殖民地大臣金伯利伯派遣皇家工程师柴维克到港,对香港的公共卫生情况做全面考察。1882年发表了《柴维克卫生调查报告书》,认为以上情况是由于香港水土恶劣,环境极度不清洁,卫生设施差,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原因所造成。根据报告书,港府采取了一些改善公共环境卫生的措施。
1883年3月,港督宝云到任后,第一件事便是通过立法局提出一项卫生修正法例,决定成立洁净局,负责全港卫生事务,改变城市环境状况。
新成立的洁净局组织庞大,人员众多,经费支出仅次于警署,所管辖的工作也很多。当时,洁净局除了管理街道市场、屠场之外,打扫街道、清除垃圾、疏通渠道、殡殓埋葬、处理粪便、熏洗房屋、灭鼠除虫等事务,也全都列入洁净局的工作范围。
当时,洁净局的组织已相当严密,局内有十余人任议员,指导工作。日常事务,设有英人总办处理,下边还有帮办、华人翻译以及清洁工人。对工作人员要求也有具体规定。华人翻译必须具有英文书院第四班以上程度,并且必须全面了解香港卫生条例,经过考试合格才能录用。清洁工人必须经过政府医院体检,身体健壮,无犯罪记录,无不良嗜好,年轻力大,才能录用。
有了洁净局之后,便规定港九所有华人屋宇,每年分区分段清洗两次,这种清洗方式当时叫做“洗太平地”。到了规定洗太平地的那天,洁净局人员将洗地用的竹扫把,通渠用的铁钩,放水的帆布水管,装水用的大铁桶,全都放在街道上,任由街坊居民取用,群策群力去清洁环境。
大水桶装满水之后,加入消毒药水,居民可将床板家具放进大铁桶内浸洗,以清除蟑螂和臭虫。
忙了一天之后,由洁净帮办检查,若不满意,又再清洗一次。
1885年,港府根据人口迅速增加的趋势,颁布了限制居民楼每层楼居住的人数的条例。条例按房间体积大小,规定每500立方尺限住一人,将全楼准住的人数写在墙壁显眼的地方。洁净局的帮办经常夜间巡查。如果居住人数超过限额,即被处罚。在香港西营盘附近的平民楼房,体积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