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一家家的特别好认,江小满提前跟陈嫂要了她家的定位,请她帮忙带路,找到了翠屏阿嬷家。
没想到翠屏阿嬷家看着条件居然还不错,一栋两层半的小楼,外面居然还贴了瓷砖!
一问才知道,原来翠屏阿嬷生了三个女儿,这小楼都是三个女婿帮忙造的。
谁能想到呢?当年生了几个儿子的现在落魄到住在四面透风的老宅子里,哪个儿子也不想养,反倒是翠屏阿嬷这样生了三个女儿的,老来享了女儿女婿的福。
翠屏阿嬷的三个女儿每个月都给她五百块钱生活费,他们老夫妻俩日子并不难过,不过老一辈都这样,尤其是农村很多老人家,只要还能干的动,总想给儿女多攒点,翠屏阿嬷年轻的时候绣花就是个巧手,现在年纪大了,靠着这门手艺,每年也能攒点钱给外孙外孙女们过年发个红包啥的。
听到江小满说想跟她定制花布鞋,翠屏阿嬷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这门生意是真的稳妥,但手工绣花是个耗时间的细致活儿,她担心江小满说的那些个客户等不了那么多时间。
“这个您放心,我就接那些不急着拿货的,人家愿意等,而且是先付定金的,到时候就算人家等不及不要了,这个鞋子我还是会照原价给您钱的,我这个买鞋的都不怕,您这卖鞋的怕啥?”
江小满算过这笔账的,汉服圈子里一般这种根据尺码定制的都是要付定金的,其实定金基本上就能保本了,后面的尾款都是利润。
退一步说,就算客户毁约不要了,他顶多就是不赚钱保本,定金可以拿去给翠屏阿嬷,客户不要的鞋子,他还能挂咸鱼转手呢。
算来算去,这都是一项稳赚不赔的买卖。
不单是翠屏阿嬷,他还打算在村子里再多找几个会做这种老花布绣花鞋的婶娘嫂子们一起干呢。
“真的啊?那我行吗?我也会拿竹绷子绣花呢,我家的枕巾枕套都是我自己绣的。”陈嫂惊喜道。
“当然可以啦,陈嫂,你能不能帮我问问看,村里还有多少人会做这种老式的绣花鞋?或者可以根据我提供的花样子做绣花鞋的,我打算在网上开店卖这种鞋。现在好多喜欢汉服的城里妹子都在找这种绣花鞋呢,肯定能卖得掉!”
“那好哇!反正我们平时在家里也没啥事,村里也找不到活儿做,做双绣花鞋能挣个十几块钱也是好的。”陈嫂是个嘴巴快的,说到这里就忍不住跟江小满倒起了苦水。
像她们这样为了照顾老人孩子留在大山里的女人们,想挣点钱实在是太难了!家里老人孩子离不开人照顾,所以即便是知道板栗沟那边摘项目一天能挣一两百,因为每天晚上要照顾家里,她们也只能暗暗羡慕,根本没办法抛下一家老小去赚钱。
毕竟,人家招工的说了,集中采摘那十来天,采摘工吃住都在板栗沟那边的,她们怎么可能抛下孩子半个月不管?
至于家门口的活儿,那基本是没有,每年种点洋芋红薯的,也只够自己家吃的,一应花费都是要靠男人在外面挣钱。
“我家男人在厂里给人做家具的,一个月能挣四千多,去掉他自己吃喝,再存一点,每个月给我一千块,供我家四口人吃喝,还要攒点钱留着给孩子读书,哎!要是咱们这里也能像板栗沟那样,来个种香菇的大户就好了!”
“不说一天一百多,就是挣几十块我也愿意呀。”说起板栗沟那边,陈嫂的语气里充满了羡慕。
江小满也沉默了。
他想说以后咱们或许也能在家门口就找到活儿做,但现在的他,还不敢给出这种保证,一切,都要等到他去了上唐村,见到了那位唐老板才能定下来。
不过,远的先不说,眼下却有个能赚点零花钱的买卖,可以带着大伙儿试试。
和翠屏阿嬷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