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向农夫学习气象
无奈,心想,老人既然这样做,自然有他的道理。也好,就与老人聊一聊,也许还能长长见识。
诸葛亮满腹狐疑,陪赛神农东拉一句西扯一句,心神不定。还没有等到傍晚,就见西边天际突然乌云密布,不一会儿,乌云就翻滚着压到了头顶。赛神农说:“高人念动真经了。”就见一道闪电撕裂了云空,瓢泼大雨顷刻而至。诸葛亮恍然明白了,赛神农家的田是谁给浇水了。
诸葛亮笑了,这个“高人”为十里八乡的乡亲将田地都浇了水,只是那些人未必念赛神农老头的好,因为很多人已经挑水浇地整整一天了。
诸葛亮对赛神农佩服得五体投地。
赛神农很愿意与这个喜欢耕作的读书人聊聊种田的经验。诸葛亮在赛神农的口中,得到了很多种田的实用技术。在赛神农的身上,诸葛亮获取了很多书本中没有的知识。
诸葛亮发现,赛神农比自己还注意观察星象的变化。赛神农与诸葛亮聊起天象,说“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让诸葛亮意识到,事物总是有先兆的。老天要刮风,头一天晚上从月亮的光晕中就能得到征兆。预报会不会下雨,摸一摸卧在田头的石头就能知晓。如果石头发潮,那就预示要下雨。什么“瓦片云,晒死人”,“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马上要来到”……
诸葛亮翻阅书籍,查找历史关于星象的记载,对照赛神农所讲的谚语,从中寻找更为准确的预测方法。他对农谚与星象的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春天桃花开了,又谢了。赛神农告诉他:“桃花落在尘土里,打麦打在泥浆里;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尘土里。”诸葛亮记下了,来年桃花盛开时,没有遇到风雨天气,结果在麦收的时候,果然打麦打在了泥浆里。来年春季,赶上两场小雨,收割麦子的时候,真的是烈日当空,没有遇到一场大雨。赛神农告诉他的谚语,居然是屡试不爽。
雨后,天边出现了七彩虹桥。今天下了雨,明天还有没有雨?诸葛亮不知道。他问赛神农,赛神农就知道,告诉他:“虹高日头低,明朝穿蓑衣;虹低日头高,明日晒得脊梁焦。东虹日出,西虹雨;晨虹有雨,晚虹晴……”
诸葛亮拜赛神农为师,不但学会了耕作方面的本领,还丰富了气象、星象和天象方面的知识。应当说,诸葛亮在赛神农那里学到了预测天气的真本事,可是他没有给赛神农扬名。为了显示这门学问莫测高深,而说是什么“异人传授”。要说也没有什么错,在世人眼里,那准确预测天气的人还不是“异人”嘛?
现在我们明白耳听未必是虚,眼见未必为实,但那时科学没有现在发达,也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人们相信真理就在于耳朵和眼睛,眼睛胜过耳朵。诸葛亮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抓住了人们一般认识上的不足和缺欠,装神弄鬼,让很多人大惑不解,甚至信以为真。
当时,能掌握预测学和气象学的人可谓凤毛麟角,诸葛亮经过努力学成了,掌握了这两门知识。从现实意义上,可以让他在农业生产方面减少损失,减少无效工作量;另一方面,如果云山雾罩的和别人讲一讲,别人即使是将信将疑,也会是刮目相看。
事实胜于雄辩,咱说来雨,就来雨,说来风就来风,随你相信不相信。这诸葛亮即使不是神仙,那也是世外的高人。你做出了让人无法解释的事情,你做成了别人难以做出的事情,这类人物,不是巫师,还不被看作了神仙?于是,诸葛亮索性就往神仙的形象上靠拢,在服装穿戴上也搞得很另类,就像今天有些另类的年轻人,要用奇装异服打扮自己的心理一样,为了在社会造成影响,引起人们的好奇和关注。
诸葛亮在隆中闲着没事,没少琢磨这些稀奇古怪的玩意。现在看来,是为日后出山大显身手做好了充分准备。试想一下诸葛亮的心态,说不准当时在琢磨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