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节
庆繁华地段的“老四川酒家”为叶企孙接风。陪同他来的还有傅斯年等一干政府官员和各界名流。朱家骅热情地向大家介绍叶企孙,分寸感拿捏得很好。他说他和叶先生当年同船赴美留学,那时就对他印象深刻,即使海上航旅,企孙兄仍每天定时温习课业。我和他邻床,见他如此谨严操切,心想此人日后必有作为,果然几年后就获悉叶兄的捷报。企孙兄现在一身二事,既是科学家又是教育家,且德高望重、忠直宽厚,今天由叶兄来襄助本院,实为研究院幸事,全国科学界幸事……

    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则当场朗诵了陶渊明的一首诗以助兴: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傅斯年的山东口音增添了戏剧化效果。多年前,他们同受栽植,但这些年过去,却有陌路之感。叶企孙的国文底子不比朱家骅、傅斯年差,他从中听出了诸多弦外之音,但每一层的意义都颇模糊,就像云雾中的山城,影影绰绰。

    许是有些感伤了吧,想起昆明的西南联大,想起那些食不果腹的同人。梅贻琦的夫人、潘光旦的夫人、袁复礼的夫人已在街头摆起小食摊,靠赚来的细碎零钱贴补家用,她们自制一种名叫“定胜糕”的点心,形状像金元宝,通体粉红,由潘光旦的夫人在乡下磨米粉,煮豆沙,加上粉芡,由梅贻琦夫人和袁复礼夫人制成糕,先是拿到食品店寄卖,最后干脆当街摆起食摊。在她们的带领下,许多教授夫人摆地摊叫卖各种日用品,用赚来的钱维持生计。

    许是想起读书人在中国的诸多不易吧。不能说大家不爱国、不努力、不能干,但为什么中国仍这样贫弱,被外人欺侮,驱赶如同豕与鸡,一步步走到这般田地呢?

    见大家思想走神,朱家骅立马出来打趣,说,你们知道孟真兄为何想起陶渊明的这首《拟古》诗吗?只因为他赴宴前刚从朝天门码头过来,同来的有3个人,先上来的是李济先生,抬滑竿的工人一看此人这么胖,都不愿抬,推来推去,好不容易把李济抬上了滑竿。剩下的滑竿工人说,不会再遇见这么胖的老爷子了吧?哪承想,第二个走出来的是裘善元,比李济还胖,余下的滑竿工人叫苦不迭,又推了好一阵子才把第二个胖子抬上码头。最后只剩下两个滑竿工人,看着两个胖子被相继抬走,心里有些喜不自胜,说无论如何不会遇到比他们两个还胖的人啦。等咱们的孟真兄从船舱走出来,那两个工人一看放下滑竿就跑了……因为孟真兄比他们两个都胖!因为没人抬孟真兄,他是自己走到酒店的,所以他有些不高兴。他由此想到,若是长江边上有桑树,做成滑竿多好啊……

    此言一出,满堂喷饭,哄堂大笑中,气氛顿时好转。

    叶企孙拱手称谢,说企孙不才,蒙朱院长抬爱,孟真兄抬举,企孙惶恐不已,本人愚笨,除勤勉努力之外,仍望诸位指点教导,大家合力方能把研究院办好……

    叶企孙口拙,相比雄辩滔滔的傅斯年和各种场面均应付裕如的朱家骅,更多的时间是默然不语,即使是说些场面上的客气话,他也是寥寥几句,说完便长长出一口气,然后兀自沉默在那里。

    他平日里喜欢喝一点啤酒,但酒量不大。但今夜喝的酒却是朱家骅带来的绍兴黄酒,据说已放置多年。朱家骅说这是蔡孑民先生的酒。蔡先生爱酒,每饭必酒,绍兴人谓之“加饭酒”,中央研究院从内地迁渝,有朋友辗转送几罐家乡老酒留赠他,哪知先生却病港不归,驾鹤西去。朱家骅说先生公祭时,政府的褒奖通令就是他起草的,他那时还没有想到自己竟是老院长撒手之后的继任者。今日用先生家乡的陈酿,款待研究院同人,希望诸位谨记老院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最后的大师·叶企孙和他的时代简介 >最后的大师·叶企孙和他的时代目录 > 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