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三节
辞职使当初举荐他的朱家骅也非常吃惊,他不明白叶企孙为什么会突然请辞,鉴于叶的强烈要求,朱家骅不得不予以批准。

    关于叶企孙离开中研院的原因,一个中研院同事曾向叶企孙侄女透露过一二,大概有如下几点:

    1.跟傅斯年合不来;

    2.长期脱离教学,不合适;

    3.当初离开昆明时是跟联大请的假,按当时的规定不能超过两年。

    这些同事哪里明白当时叶企孙拂袖而去的真正原因。据说他的离去与朱家骅在中研院推行的政治化有关。他曾说,朱家骅这人不是真心想把中研院办好的,在那里干没意思!叶企孙从来对政治和党派不感兴趣。在中央研究院主编《学术汇刊》的时候,叶企孙曾举荐何成钧当自己的助手。叶企孙发现何成钧对政治非常热衷,经常阅读《新华日报》,一个星期天早上,报纸迟到了,何竟往返几次下楼看报纸来了没有。这使叶企孙有些不满,他对何成钧说:“你好像把天下事都放在心上一样。”

    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若出国研究,必须先到国民党办的“中央训练团”受训,受训完毕方能出国学习。有一次,几个在训练团的清华校友来研究院看他,个个穿着训练团的军服,神气活现。等把他们送走之后,叶企孙对身边的何成钧说:“现在的科学家对政治的兴趣太大了。”

    在叶企孙的心里,远离政治的最好办法是重执教鞭,但是,叶企孙的这个决定却使联大的师生们颇感惊讶。1943年,正是昆明最艰难的一年,许多教授吃不饱饭,穿不起衣,只能靠变卖家什度日。而叶企孙在重庆的生活至少可以衣食无忧,舒适安逸。在这个时候,他却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毅然返校,这非一般的人可比。黄子卿曾对林风说过这样的话:“企孙此人真不错。当年在昆明生活非常艰苦,我卖掉几乎一切东西还不够,一家子几乎饿死,那时企孙在重庆中央研究院当总干事,在重庆不管怎样生活好一些吧,但企孙干了不久就不干了,回到昆明吃苦。”对于叶企孙的回归,梅贻琦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他的返校,对于他自己,对于清华,对于联合大学都是一件幸事。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最后的大师·叶企孙和他的时代简介 >最后的大师·叶企孙和他的时代目录 > 第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