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究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60年代初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与清华的一些科学家如彭桓武、邓稼先(1945级,甚得杨振宁之首肯)等人,完成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596工程”和至今影响大陆科学发展的“863计划”,其中包括核计划,王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钱学森(1934年清华留美公费)是美国著名航空工程专家,为爱国故,放弃在美崇高地位,回中国发展航空事业。曾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第七机械部副部长,从事飞弹研制和培养人才的工作,对中国发展火箭等新武器有极重要贡献。参与钱学森研究计划的清华理工学院毕业生甚多,其中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有:彭桓武(1936级),数学物理学部院士,主持中科院近代物理所。钱三强(1936级),数学物理学部院士,二机部副部长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长,发现“核反应三裂变”,是中国原子能事业创始人之一。另外,还参与筹建中科院及其下之各个学部,培养人才。何泽慧(1936级),数学物理学部院士,从事核子物理研究,参与核武器的研制。龚祖同(1930级),技术科学部院士,是中国最早光学仪器研究和设计人之一。傅承义(1933级),地学部院士,是中国地球物理科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翁文波(1934级),地学部院士,对中国石油勘探很有贡献,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张宗燧(1934级),数学物理学部院士,是一理论物理量子论物理学家。王大珩(1936级),技术科学院院士,著名应用光学家,为中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之一。秦馨菱(1937级),地学部院士,对确定中国钢铁基地及探空技术作出贡献。葛庭燧(1937级),数学物理学部院士,是著名金属学家。胡宁(1938级),数学物理学部院士,主要从事量子电动力学研究,对原子能之发展亦有帮助。张恩虬(1938级),技术科学部院士,是电子管及阴极电子学家。陈芳允(1938级),技术科学部院士,从事航天地面测量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郁钟正(1936级),原名于光远(“一二·九”运动领袖之一),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部院士。在学部委员中,赵九章(1933级),是中国地球科学物理化及新技术化的先驱,中国动力气象研究之奠基者,不幸死于“文革”斗争中。王竹溪(1933级),曾任北大理论物理教研室主任、副校长,长于热力学。钱伟长(1935级),为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波兰科学院院士,上海工业大学校长等职。李正武(1938级)为中科院核工业部西南物理研究所所长。其他如:周同庆(1929级)为中央、复旦两大学教授,是中国光谱学研究之开拓者。冯秉铨(1930级)为岭南大学教务长,是一著名电子学家和教育家。王天眷(1938级)为中科院武汉物理研究所所长,长期研究微波谱学,亦为著名物理学家。何成钧(1938级)曾参加中科院的筹建工作,为清华教授。沈洪涛(1938级)为东北工学院教授、副院长,对弹道有深入研究,曾参加火箭之研制,屡有建树。孙湘(1938级)为四川乐山西南物理研究所所长,专长原子光谱和等离子物理学。汪月熙(1939级)为西北光学仪器厂总设计师及主任工程师。周国铨(1941级)为四川国光电子厂厂长,第四机械工厂第十四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应崇福(研1945级)为中科院声学研究员,超声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曾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台湾,宾果(1932级)为高雄炼油厂厂长,不幸因爆炸死亡。顾柏岩(1938级)为台北专科学校校长,师大工教系主任,退辅会生产处处长,夏威夷大学东西文化中心研究教授。
在美国,杨振宁(研1944级)为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兼物理所所长